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O三 挪用 (第2/2页)
封贤德妃之事,便传遍两府。众人皆是喜笑颜开,一扫方才沮丧之色,欣欣然有自得之意。在这阖府喜气盈腮,言笑鼎沸不绝的当口,铁槛寺处传来宝珠间往山林中散步,却不慎为山狼所噬,只余些骨与破衣烂裳之事,便无人留心了。贾珍得知,却是正中己怀,且命主持连官也不必报,将些残骸草草埋了了帐便是。再说贾母这边,见果然应了自己先前的猜测,不免更加欢喜。又过得数,自贾赦贾政处再听得朝信时,这份喜气却不免化成了愁意。直至得了贾琏差人飞报,说诸事已毕,正夜兼程赶来,明便可到家之信后,方略有松脱。隔贾琏与黛玉抵至府中,彼此相见,不免悲喜交加。哭一回如海病逝,喜一回元晋封。叙毕别后温寒,黛玉自有宝玉等陪伴着下去说话儿了,贾琏至府中各处拜会了一回,方待去凤姐处,却在半途被贾政的小厮请到了书房。贾琏只当是要细问林如海葬入扬州祖坟之事,不想到得书房,赫然见着正座上的贾母,先是大吃一惊,继而想起回来后听见的某些话儿,心里便模糊有了成算。然也不敢多问,只一面心中思忖,一面纳拜磕头。行毕礼,贾母便问他往扬州去时可曾见着甚么。贾琏笑禀道:“回老太太的话,孙子此行,一切都是极顺的。”贾母又问:“可曾有甚么事故没有?”贾琏道:“老太太放心,我与林meimei到时,姑父尚能说话儿,还有些精神。两后方过的。原是我们未至之前,姑父便将事皆安排妥当了。及至我们去了,又叫来管事的人,当面再吩咐了一回,一应人事家务俱都料理妥帖。几位姨娘有愿守的,便随灵回扬州老宅;有那不愿的,便领一笔银子,仍旧回娘家去。一道扶灵回去的老管家,便留在扬州看守祖宅。“又更有一点:原先致仕还乡,安居苏州的徐阁老,同姑父交极好。不但举灵时亲自来了,去扬州时,还与我一封手书。他老人家虽已退下,多年人望仍在。有了那封信,不但行路顺遂,便是安葬时,姑父一族的人俱都敬服,没有二话。”有些话,总是不好挑得太明,但对晓得前因后果的人来讲,稍作提示,也就够了。贾母听完,并不多问,只管凝神细思。一旁不独贾琏屏息待示,贾政也无有二声,不敢惊扰了老人家。细想半,贾母方说道:“如此说来,扬州那边,事都是了结了的?”贾琏道:“不错,且林家阖族皆知,姑父的意思,是林meimei今后就在咱们这边。后若是思念故乡,届时再作打算。”贾母颔首说道:“我晓得了。这事既已了毕,我便同你们说说另一桩事。你们瞧贵妃省亲之事,可是确凿定下了?”元晋封了贵妃,且更得今上恩诏,承许回家省亲。前一件已是坐实了的,后一件虽未明证,荣宁二府上下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连刚回家不到半的贾琏,也有所风闻。当下便留心听贾政如何说。只听贾政说道:“母亲说得不错,陛下的旨意确是如此。不但每月二六准椒房眷属入宫请安看视,且但凡有重宇别院之家,亦可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这正是今上的不世隆恩。”贾母笑道:“你别同我咬文嚼字的,我只问你,若是咱们盖起了这省亲的院子,就可请旨、令贵妃娘娘回来探视了?”贾政忙笑道:“正是如此。”听罢,贾母瞅瞅旁边满面喜气洋洋的贾琏,缓缓说道:“此事固然天恩难得,又有极大的体面尊荣,但这建院子的钱,却该从哪一项出?”贾政说道:“母亲不必挂怀,这些琐事,自有儿子带着孙儿们料理,决不会误了事。”贾母摇了摇头,叹道:“罢罢,你是个只知读书的,家里一应生齿事务,莫说清爽明白,只怕连有几桩出项入项,都稀里糊涂。”贾政确是一心作官,闲时或同门生清客手谈品茗,或诵读经卷,以为风雅之事。将一应事务视作世俗琐事,从不理会。这是人人皆知的,现儿他也不明白贾母为特特点明,然亦反驳不得,只有陪笑听着。只听贾母又道:“你既不知家中境况,也难怪方才说出那没成算的话来。现如今家中虽颇可度,但一时要拿出大笔银钱来,却有些手紧。江南甄家那边倒还替我们收着些,却还是不够。”贾政因诧异道:“果然不够么?”低头想了半,迟疑道,“莫若将现有的几处院子翻新一道,也就罢了。横竖元……娘娘恶奢华,应当不会介怀。”贾母听罢,点着拐杖说道:“说哪里话来!别家的娘娘不也要回来省亲的?我听说前儿个吴天祐家,已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到时人家皆是崭新的院宇,独咱们家是旧的,是何道理?”经她一点,贾政也觉得自己所说不妥,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其他法子。正为难之际,却听贾母吩咐道:“琏儿,你媳妇管着家事,你自然也晓得些。你且说说,家里现儿可还有大宗进项可供腾挪的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