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2:相守一生(一) (第1/3页)
贞观十年,天下承平已久,大唐臣民已经走出了多年乱战的阴影,加上贞观皇帝数年制定的一系列安民强国之策,中原大地上,真算得上是家家炊烟,人人笑语。 洛阳宫里,李世民御驾到此已经半年有余,却还是不想回长安去。他每每行走在洛阳宫的回廊上,心中都是那么的恋恋不舍,每日里扶栏眺望的样子,也让侍候他的众人甚为不解。 也是有人懂李世民的,比如长孙无忌,比如房玄龄,再比如魏征。这些老臣们,最最明白李世民眺望的是什么,最最明白李世民期望的是什么。只是,他们每一个人都选择了沉默。说什么呢?难道,要他们在皇帝说了那句幸好没有毁去洛阳宫的时候,接上一句“还是唐瑛有远见”这样的话?虽然知道皇帝想听这一句,但,真说出来,那不是拍马屁,而是找不自在。 又忙完一天的工作,李世民敲打了几下有些酸痛的腰,站起身来,走出大殿。虽说对太子李承乾处理朝政的能力略微放心,但,李世民还是不敢太过大意,一些比较重要的朝政要务,还是要亲自过目。想起这个大儿子,李世民的眉头又微微皱了一下,他始终无法挥去心头那些关于太子好逸恶劳的传言,可皇后却对自己的这种“偏见”很是不满,两人难得的几次言语冲突,都是为了这个儿子。 “唉,朕是不是多虑了?”淡淡地问了一声,李世民把目光投向从回廊那边蹦蹦跳跳跑来的九子李治身上。 长孙无忌静静地陪伴在李世民身侧,知道这句问话的意思,淡淡地笑回:“陛下深思的问题,值得多想想,倒也不是多虑。不过,臣从京都传来的消息中,倒没觉得太子有荒废朝政的时候。” 李世民点点头:“嗯,或许,是朕对太子的要求太高了。回去后,再说吧。对了,皇后的身体如何?她又不肯随朕前来。” “皇后过了立春后,倒是舒缓了很多。去冬的那剂良方,可是对了路子。只可惜……”长孙无忌苦笑一下,说不下去了。 长孙无垢这两年身体日渐衰颓,几年里,大病几次,李世民是又下旨招揽各处名医,是又下旨开恩狱,赦钱粮,除了恨不得以身代之,什么法子都用尽了。就在宫里御医都速手无策之时,太上皇那边遣顺公公送过来一剂药方和两粒药丸。长孙无垢用后,精神气好了许多,今年开春之后的身体,也比往年强了不少。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知道,这方子和药丸,绝对不是李渊那边的什么人能拿出来的,肯定是唐瑛送进宫的。这个想法,在李世民来了洛阳后,找到了徐神医的儿子,得到了证实。方子是徐神医留下的,药丸是小徐神医制作的。李世民心中感动之余,除了将小徐神医送去长安为皇后诊断外,就是暗下旨意,把个洛阳和洛口仓过梳子一般过了一遍。可惜,唐瑛就像是隐了身般,半年了,一点音信也没得到。 “可惜徐神医死了,否则的话……” 李世民苦笑一下:“但愿他儿子能继承到他的医学。父皇今年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唉,若是唐瑛能在,劝上几分,或许……算了,不谈这些了。” 眼见得儿子已经跑到了跟前,李世民适时掐掉了话题,让脸上带出一丝笑容来。 “父皇,父皇,治儿回来了。” “呵呵,今天出去玩的好吗?” 李治年方十岁,又是老九,比别的兄弟受宠些,李世民走哪儿都带着他。李治年龄虽不大,却很懂得讨父皇欢心,故而,李世民就更喜爱这个小儿子了。 “九哥哥和人吵架啦!”一个小小的声音从李治身后冒出。 李世民一看,正是小女儿晋阳。晋阳年方三岁,本是抱在乳母怀中的年纪,却喜与李治一起出入玩乐,故李治外出,她也要跟随。李世民宠爱幼女,便由得他们兄妹自己玩乐,只是嘱咐侍从们小心侍奉而已。 一把抱过晋阳,李世民先责备地看了一眼埋下头去的李治,而后才笑嘻嘻地问晋阳:“说说,你九哥哥跟谁吵架了?” 晋阳虽小,却是聪慧异常,吐吐小舌头,冲李治做了一个怪脸,才咯咯笑着回李世民的问话:“在书肆里,九哥哥看上一书,跟要买书的小哥哥,争起来啦。” 李世民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却是慢慢淡了下去。他虽宠爱儿子,却是不许儿子在外依仗皇子身份欺压百姓,故而听到晋阳的这番话,心下顿时不悦起来。 李治眼见的父亲脸色不好了,赶忙申辩:“没有吵架,就是争了几下……儿子也没强要那书,是他们不买了……” 听了李治的辩解,李世民大概知道了此事的缘由。李治是李世民几个儿子中,最喜欢购置阅览古籍的,每到一地,定要去书肆搜罗一番。到洛阳也有些时日了,想必今日又从某处书肆发现了所爱,便顾不得许多,与同样购买书籍之人发生了纠纷。虽为儿子的好学而感到欣慰,但想到李治必是抬出皇子身份,方迫使他人放弃了购书欲望,这心中多少还是不满。 “治儿,把书拿来。无忌,你去查查是哪家孩子想要治儿买的书……” 未等李世民把话说完,李治忙忙道:“儿子没拿书回来。儿子答应那人,让他们抄录之后,才去取回。” “哦?”听闻这话,李世民倒是来了兴趣:“是怎样一本古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