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相守一生(一) (第3/3页)
子安置在江南生活。总之,请李渊这个皇爷爷放心。
李世民看到此信的时候,被孩子两字刺的眼痛,也没细想,逃一般地离开了李渊的住处,他实在不想让自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痛楚和满心的失望。只是,李世民没看到,李渊眼中那讽刺和玩味的笑,若是看到,怕会多想上一想了。 不过,尽管李世民能想到许多,也想不到那封信中提到的孩子,并不是唐瑛的孩子,而是李建成的遗孤。郑氏太子妃被李勇护送到西域后,平安生下孩子,并在贞观三年,被唐瑛送到了江南安居。一来西域过于寒苦,郑氏生活不便,二来也是为了让孩子能接受到汉家文化,不至于流落外邦。 李世民既然不知道这个秘密,会把信中的孩子当成唐瑛的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时,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他自然联想到那个孩子,便迫不及待地问了出来。 长孙无忌古怪地摇摇头,似乎忍了忍,最终还是说道:“臣诧异就诧异在,那孩童不仅不像唐瑛,反而,反而有几分像陛下……他,竟与九皇子,很是相似。而那个女孩,竟有些像平阳公主。实在是太让微臣惊异了。” 长孙无忌这一说,旁侧的李治也点头了:“父皇,儿子也想起来了,那男孩,的确有些像儿子,儿子咋眼看到时,还以为是某个兄弟来洛阳了呢。” 李世民脑子有些不够用了,他长大了嘴巴,看看长孙无忌,又看看李治,糊涂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无忌,你的意思是,那两个孩童……不是唐瑛的?” 长孙无忌没有马上回答李世民的话,却是冲李治笑道:“天色已晚,臣还要与陛下说些政务,九殿下该回去休息了。” 父亲的话可以打折扣,舅舅的话却要听,这是长孙无垢几个儿子统一的认识,所以,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李治满心想探听八卦,也不敢再待下去,又见自己的父皇也在冲自己点头,只好收拾起好奇心,退到后殿去了。 等李治的身形走的看不见了,长孙无忌才叹口气,对李世民道:“臣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臣当时惊诧过后,旁侧问过,那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是双生子,女孩为大,男孩为小。而他们,仅比九殿下小了不足两岁。” “不足两岁?那……”李世民本就不明长孙无忌把李治撵走的举动,听了这话,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也有些疑惑:“贞观三年所生?这么说来,邴元真莫不是栖身在某个皇族家里了?无忌,洛阳城里,有哪位藩王家眷不成?” 见李世民是当事者迷,长孙无忌很是挣扎了一会儿,方苦笑道:“陛下,洛阳城中没有藩王家眷,而跟随您来洛阳的百官和亲王家眷,臣也都知道,断无此三人。再说,若是亲王家眷,岂能不认识九殿下的。” “说的也是。”李世民点头了。不过,他一时间却更迷糊了:“邴元真若是与唐瑛在一处,这两个孩子又不是唐瑛的,是谁的?怎的与治儿相似?” 长孙无忌都想磨牙了,却最终还是强忍了下去,继续提醒皇帝:“陛下,若这两个孩子就是唐瑛所生呢?您再想想,再想想,有没有另一种可能……那男孩的眉眼,实在是与陛下您,一模一样呀!” “与朕一模一样?另一种可能?唐瑛所生?贞观三年的时候,她可是在西突厥为朕……等等,等等。”说着说着,李世民心跳加快了,几大要素这么一综合,他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但同时,也有些激动的不能控制自己了。 想到了某种可能后,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腾地站起来,就在大殿中走来走去。长孙无忌半侧了身子,不再提醒李世民,也不再说话。实话说,当他看到那男孩的长相,又想起meimei告诉过他的那个晚上,他可以说立即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惊诧不是没有,但唐瑛的为人,倒是让这个可能大大加强了。也正因为此,长孙无忌愣是在宫外徘徊了半天,挣扎了半天。 其实,李治还小,即便觉得那孩子与自己张的相似,也不会想到别的,过几天就忘记了。故此,长孙无忌若是把这个事实隐瞒过去,倒也没人能揭穿。但,深知李世民性格的他,在斟酌半天后,还是选择了告诉李世民。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管这两个孩子是谁的,都不可能动摇长孙皇后亲子的地位,这点毋庸担心的情况下,选择对皇帝忠心,就很简单了。 “无忌,朕想出宫去见见那两个孩子,现在,就现在去。”李世民再也呆不下去了,心里就像有一团烈火在燃烧,一个声音在他心中不停地叫喊,去见孩子,去把他和她的孩子带回宫来。 “陛下,夜已深了,现在外面已经宵禁,书肆也关门了。臣问过,邴元真明日还带孩子去书肆抄书,臣的意思是,明日,臣出面,将他们请入宫中。一来,许多话也好问清楚,二来,不至于张扬出去。” 被长孙无忌一拦,李世民那颗发烧的头脑才慢慢冷了下来。细想想,的确说的有理。看来,怎么也得忍这一晚上了:“罢了,你去办。别惊吓了他们就好。另外,让你的手下注意他们的住处,说不定……” 长孙无忌心知肚明地点点头,躬身告辞而去。需要他做的事还很多,最最重要的,还是不能让邴元真带着孩子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