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庙会上的桃花眼 (第1/2页)
求收藏、推荐! 四月十五日,是盛都一年一度的春季庙会的开始,一共举行三天。这是盛都最热闹的日子之一,也是盛都人最重视的日子。庙会的地点在城郊的南山脚下,山上有盛朝最富盛名的两大寺院之一的南山寺。每到四月,漫山桃花开遍,春风拂过,落英缤纷,更衬山寺有如世外桃源。几乎所有的盛都人都会来赶庙会,也有外地人闻名而来,带来各地的特产、稀奇玩意儿和奇闻逸事。大家会在这天带上自己的家人来庙会看热闹,采购各色物品,然后上山赏花烧香,为自己的家人朋友祈福。 其实庙会中国古而有之,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古老的社祭。庙会亦称“庙市”,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与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而得名。庙会上有坐商、行商及流动小贩,设摊位者须向寺庙交纳租金,白天开市,“人生日用所需,以及金珠宝石、布匹绸缎、皮张冠带、估衣古董,精粗毕备”,不做夜市生意。与买卖相应的,则有文化娱乐表演。古代有俗讲、变文、说话等,近代有单弦、相声、琴书、大鼓、快板书、魔术、杂技等,不少文学,曲艺的形成,皆与庙会有关。 苏尹本与南宫他们约好巳时零刻在南山入口见,一起登山赏花。但对于从小喜爱古文化的苏尹来说,奇迹般重生于异世的古代,并得以亲眼目睹古代庙会的胜景,此刻心中哪还能等,早早便拉着苏诚前往。 刚到南山脚下,只见山脚的石路蜿蜒逶迤伸向远方,街上老叟稚童、妙龄男女、布衣金钗比肩接踵;吆喝叫卖、铜锣响鼓、琴音唱曲声声入耳。 苏尹以为自己已经来得够早了,但环顾四周,这里已经停了不少马车和马匹,有富丽堂皇、鲜艳夺目的,也有简单方便、古朴素雅的,一眼望过去,竟也看不到头,不禁暗自吐舌。 “快点,苏诚,我还想多逛会儿呢!” 苏尹“噌”地从马车上跳下来,一边摆着手,一边已经小跑往前去。 “姐,等等!” 苏诚有点无奈的摇摇头,虽然平时他姐一副少年老成地样子,但他知道她骨子里不知道有多少新奇的想法,那些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思想和逻辑却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她的与众不同和聪慧绝顶,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望着她迫不及待而渐渐远去的身影,苏诚赶紧跟了过去,其实,jiejie也不过才十五岁而已。 进入庙会,苏尹忍不住东看看西瞧瞧,一会儿掏钱买了糖葫芦,一会儿翻翻小摊上的新奇玩意儿,看过了猴戏,又瞧了耍刀枪的,见前方有围观的人群,苏尹也巅巅地跑去凑热闹。 好不容易我挤我挤我挤进去,却原来是玩对对子的游戏,苏尹顿时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她还以为是生吞刀剑、空手劈砖什么的呢,看来盛都人确是尚文的风气比较浓。不过好不容易挤进来了,又马上挤出去,又得遭白眼淹一回,那索性就等会儿。 听到前面的人都对得千篇一律,工整对仗一点不缺,就是没点趣味,苏尹倒是起了玩心,眼睛一边看着前面老者拿出的对子,一边偏过头附身对苏诚低语道:“苏诚,对对子还有一种对法,你且听听jiejie的,那才叫有趣。” 人群中一双桃花眼的男子闻言低头一瞥,却见一身材娇小的男娃娃已经朝他附身过来,从侧面看去,微微扬起的唇角带着自信而调侃的笑意。男子身边侍卫模样的人刚想出手抓上男孩的肩膀,却被男子用眼神制止,转回来的一双桃花眼说不出的邪魅,等着男孩下面的话。 苏尹浑然不知,还道苏诚在细心听她讲,见老者拿出几张纸均只写了半阙,笑了笑,随口便对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垂涟三尺非一日之馋。” “英雄宝刀未老,呵呵,老娘风韵犹存。”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世间百媚女子进来宽衣解带。” 苏尹一边说一边笑,怕别人听见,因此压低了声音,又怕苏诚听不到,于是又往旁边靠了靠。 男子扯开嘴角,一双狭长的桃花眼盯着此刻小脸憋得通红的男孩往自己身上靠来,目光落在男孩的耳朵上,眼中略带玩味的笑意更深了。 “这句就更绝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妻-妾-成-群。哈哈” 苏尹犹自笑得肚子疼,却见苏诚没有什么反应。奇怪的转过头,难道是年龄太小听不懂这种带颜色的? 哪知她转过头,却见苏诚并不在身旁。一想起自己刚才一直在跟空气说话,还那么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别人听见,苏尹只觉得尴尬之极。四下转了转头,也没见苏诚,难不成走散了?赶紧又挤了出去。 苏尹四处张望,哪还有苏诚的影子,不过既然约好了时辰,反正也走不丢。看到前面有家捏面人的摊子,又来了兴致,兴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