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红楼_第一百四十章 薛家两姊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薛家两姊妹 (第1/2页)

    宝玉以为丰神俊朗这四个字用来形容贾炬十分贴切。贾炬并不似曹先生书中描述的那个贾政,宝玉名义上的这个老爹倒是个少有的美男子,且还是那种有股阴沉气质的男人,像这种男人总会时不时流露出悲郁的气息,往往这一点最容易得到女人的怀柔和青睐。

    再想想他爹的女人,宝玉得出的结论是他爹娶妻最大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完成所谓的传宗接代的任务——生孩子。

    贾炬除了宝玉的娘亲王夫人外还纳了一房姨娘,这姨娘便是赵姨娘,只是赵姨娘在王夫人之前就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贾珠,按理说正妻未生子之前,做姨娘的是不能生子的,贾珠的存在似乎有些不合理,只是在府里赵姨娘和贾珠这娘俩的存在非常淡薄,宝玉至今也只见过几面,想来对他没什么妨碍,宝玉就自行将这两人的存在从脑海里抹去了。

    “除了黛玉那孩子以外”这句话让宝玉突然想起来了赵姨娘那张脸,除去满身的风尘味儿,现在想起来,赵姨娘的眼睛却是和黛玉有些相似的,再看看自己的娘亲,宝玉以为这只是狗血言情剧里的烂哏,却没想到他爹也是个收藏爱好者,老套的收藏着跟贾敏相似的女人。

    宝玉并没有糊涂到明知故问去问贾炬为什么,如今是黛玉的身份地位尤其特别,在座的人除了贾母和他的娘亲怕是没人会去猜忌贾炬的话。

    贾母的手一直抖个不停,手心里都是汗,宝玉抬头正好看见贾母眸中一闪而过的担忧,不,与其说是担忧,倒不如说是一种未知的恐惧。

    宝玉轻轻拍了拍贾母的手,侧首垂目,嘴角微扬,划过一个优美的弧度,却是一个鬼魅般的笑容。

    “老祖宗,您还没问我的想法呢?”宝玉悄悄跟老祖宗道。

    贾母虽是第一次见乖孙露出这样怪异的笑容,却并不惊讶,反而觉得平静下来,她素来知道这个乖孙不简单,大笑开来道:“对对对,宝玉啊,我们这些人争了这么长时间,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倒忘了问你,你可有喜欢的人?”

    宝玉抿嘴一笑,这一笑倒是正常,把玩着头发的样子也实属风华绝代,整一个多情俏公子的模样。

    众人便以为这里面肯定有戏,毕竟这几日来,宝玉对宝琴的好,也是众人看在眼里的,却不料宝玉道:“世上可爱女子太多,宝玉深知我这样的形骸是高攀不起,宝玉觉得相比于心心念念于不可得之人,不若找个心挂于我的,倒也省事。”

    贾母听了宝玉这般言论,不禁气得笑骂:“这是什么讲法!这可是你的大事,是只途省事就可以的?你这孩子切莫胡说!!”

    “老祖宗,宝玉可没胡说,我这正好有几句话要问宝琴meimei呢。”宝玉笑得轻佻,离了贾母就往宝琴那里走去。

    宝琴听到宝玉叫自己的名字,脑子里早就懵了,低下头,听着那脚步声离自己越来越近,眼前是一片绣着金盏菊的银白色衣摆。宝琴此刻却是想起昨天自己对宝玉做的一系列失礼举动,她那时就闻见宝玉身上冷冽的香气,还有唇齿间蜜般的触感……

    毕竟哪个花一般的娇姑娘不爱美儿郎,少女怀春,便不发不可收拾,神魂颠倒之,断没有哪个像黛玉抑或是前世的蔓珠那般,一而再地止乎于礼,再三权衡利弊的人了。

    如今宝玉在众人面前径直表意,宝琴仍是觉得心跳如雷,再兼想起黛玉将她赶出门时说的那句“**难耐”,宝琴直担心昨日就那样表白心迹,宝玉会不会认为她是不知检点的女子,脸上烧红,像饮了上等的花酿,粉面含春,含羞带怯的瞥了宝玉一眼,看得宝玉只差拍手大赞一大声:真真是百媚横生啊!

    黛玉在一边看宝玉站在宝琴面前,却是有些莫名,虽然不知道宝玉要说的是什么,她倒是很想问问,昨日那个热情得如狼似虎的小姑娘是谁。这主动投怀送抱的明明是宝琴她自己,此刻做这般娇羞状却搞得好像是宝玉做了什么**不如的事一般。

    黛玉想是这般想着,却也是轻轻一笑,侧首看着廊上筑窝的喜鹊。

    “宝琴meimei,你可喜欢我?”宝玉这样问道。

    众人被宝玉这taonong得有些不知所措,但端看那宝二爷,态度倒是不可捉摸,不好说是矫揉造作,也不好说是**轻佻,看着倒是认真地像那么回事儿,却总觉得有点突然的玩笑。

    宝琴这会儿也顾不了害羞了,睁着秋水般的眼睛,呆呆地看着宝玉,半晌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好在有薛姨妈在一旁猛拉她的袖子,宝琴才反应过来,却仍是不可置信,委屈的带着哭腔小声道:“宝哥哥莫要欺负我,你是要宝琴在大家面前难堪吗?”

    “不是玩笑话。”宝玉回身对一种三姑六婆说道,再转身看向呆萌呆萌的宝琴,温声细语的**:“你若说你喜欢我,我这就向你提亲。”

    “哗啦”贾母打翻了手边的茶盅,贾母瞥了眼泼了一桌的水渍茶叶,对一直站在旁边的小凤仙道:“去给我再换一杯茶过来吧。”

    小凤仙立即去换了一杯茶来,贾母捧着茶盅,一下一下地用茶盖撩表面的浮叶,却是对宝玉那边一概视而不见。

    在座的,王夫人、贾炬之流,见贾母这般态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