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修改版 卷四[67]废立 (第1/2页)
董天悟定定望着靖裕帝,忽然问道:“父皇,母亲……究竟是怎么死的?” 靖裕帝的右手紧紧攥在一起,咬牙道:“当年……是父皇没用,竟没有办法保护你们母子……原以为不过忍耐个一年半载,便过去了,谁知道……谁知道你母亲竟狠心如斯,抛下你我父子二人,就那样……去了……” 董天悟双目炯炯,追问:“母亲……真的是自缢?” 靖裕帝的子微微颤抖,眼眶红了,重重点了点头。\\^看书阁* 天悟却不依不饶,又道:“母亲被上官氏威bī)见甚,不甘忍受,愤而自缢?” 靖裕帝还是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临阳王牙关紧咬,在心中交战良久,终于还是开了口:“父皇,那为何儿臣得到的消息,却说母亲……曾……另有打算?” 靖裕帝忽然转过脸,狠狠瞪着自己的儿子,声色俱厉:“悟儿,你说的是什么话!朕将诏卫给你,不是让你胡乱捕风捉影的!” 董天悟却毫不退让,音调如前,话语里的强硬意味却已倍增:“父皇,儿臣并未捕风捉影,儿臣自接管诏狱以来,遍审在押超过十年的人犯,虽因年岁久远,大多数一无所获,却依然有不止一名人证供称,十多年前诏狱确实曾拘押过一批宫里头的宫女太监,审问某位娘娘逃逸之案……自然,这些宫女太监们早就已经死了,尸骨无存,死无对证。宫内宫外,包括皇史内的一切档案俱已湮灭----但这件事的确是真的,是不是?我母亲并没有死。而是逃走了,是不是?否则为什么她的棺柩中。根本就没有尸体在?” 董天悟滔滔不绝,每一句话抛将出去,击在靖裕帝心上,万岁脸上地颜色立时便青灰一层,眼中的煞气却又浓厚一分……一席话讲完。父子二人怒目而对---许久,靖裕帝咬钉嚼铁般,一字一顿说道:“悟儿……你想气死父皇不成?” 董天悟紧绷的双肩慢慢松弛,他跪下去,低低垂着头,说道:“儿子不敢……” 靖裕帝叹息一声,慢慢俯就子,将自己唯一心地长子搀扶起来。亲手替他拍了拍衣摆上的尘土,哑声说道:“你母亲……当年是真地故去了。朕亲眼所见,再无差错----否则,天下虽大。朕又怎会不去找她?朕待她之心,纵黄泉碧落。亦无法阻隔。你明白么?”的确如此,自从十四年前那个秋天之后。靖裕帝便将自己大半的生命尽数抛掷在祈求和渴盼之上,什么都可以舍弃,什么都不在乎;经历过这么多的希望与失望,始终无怨无悔……若白翩翩真的活着,凭着这样地执著,水远山高、海角天涯,又算得了什么? 靖裕帝又道:“昔之事,朕并非不能告诉你,实在是……朕老了,很多事实在不愿意想起,那些念头一进入脑海,心中便宛如刀割,你明白么?悟儿,其实……朕已将一切因果付诸笔墨,藏在一个妥善的地方,待朕百年之后,定与遗诏一同交付于你,朕绝不会把这件事带到泉下去的。” 这番话委实说得真意切,令临阳王记忆中那些孩提时美好的记忆一起涌上心头,他大受感染,怀中一,哽咽道:“父皇,儿子……不问就是了,您又何必口出不吉之言?” 靖裕帝淡淡一笑:“也没什么吉利不吉利的,自从你母亲回来了,朕便忽然觉得万事万物都变了一个样子……但求怜取眼前光,切莫轻抛付诸流水,够了,足够了----这些话,你在青年少之时,怕还是不懂的吧?” 董天悟的声音愈发低了下去:“儿子……经常梦回北地,梦见自己还小,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电脑站醒来每每泪湿枕席……” 靖裕帝轻轻抚着长子的肩膀,叹道:“……朕又何尝不是?这些年,也苦了你了。好了,幸好现在,你母亲她已经回来了……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再也不分开。” ----董天悟见靖裕帝对青蔷竟如此笃信,不由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父皇,生出了更多更复杂地绪来:有感动、有愧疚、有亲近……甚至还浓厚的同---是啊,不管过去如何,这十四年来,谁都不曾好过。儿,”靖裕帝道,“朕已决定了,废了天启的太子之位,改立天顺---个中缘由,你……明白吧?” 董天悟心中一惊,忙道:“父皇!您……” 靖裕帝地声音低沉:“你应该明白朕的意思,是么?” 董天悟只觉口隐隐作痛,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面前这个不足四旬年纪,却已面貌衰老地父亲。多少个夜夜,那件事他从来不敢多想,害怕自己被漆黑地恐惧和悔恨而吞没。这世上有一种错误是活生生的,它不可改变无法挽回;它不仅累及本,还会膨胀成长,一个错误衍生出一连串地罪孽,无休无止地吞吃一切、玷染一切----终使得这份错处无限扩大,直至将你的整个生命都涵盖其中。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 董天悟道:“父皇,儿子自误……误人,如今已铸成大错。儿子……无话可说。” 靖裕帝再叹一声,却道:“悟儿,不必说了……朕明白,朕不会责罚你的。只是……若有这么一---朕是说如果,不管因为什么,让你对朕生出了怨怼之心,甚至……甚至你会恨我----若真有那个时候,只求你能想一想自己此时的心;你此时的心,朕也饱尝过……做了错事的人必然会付出代价,那份懊悔和痛苦会夜夜纠缠你。这一点,爹爹……希望你……绝对不要忘记。” 董天悟心念一动,听父亲话中的意思似乎隐有所指。却一味扑朔迷离,只有答道:“父皇。儿臣记住了……” 靖裕帝望着自己地子,目光深邃幽远,像是冬夜寂寥的天空,似有股苍凉之意。 靖裕帝道:“悟儿,天顺年纪还小。若朕能活到他**成才的那一,自然是好;若朕没有那个福分,他……和朕地天朝,就全都交予你了。” 董天悟一惊,刚要开口,靖裕帝却已摆手制止,续道:“无论如何,朕都决不会将皇位传给上官蕊的儿子!十七年前朕抛弃一切义无反顾地到京师来,究竟是为了什么?难不成是为了替上官家或者其他门阀士族做嫁衣么?朕几乎连心地女人和儿子都失去了。才得到的今天这一切,即使是死,也决不会轻易放弃----你不必再说了。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