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4 澄清 (第1/2页)
盛阳察觉到皇上渐渐阴冷的气息。 他有些啼笑皆非地摇头,然后恭敬地问皇上:“皇上,那日诗作是您亲自捡到的,请问,字迹如何?” 他当然知道诗的原作者是阿沅,可是写了诗留在那的,却是丽妃管洛。 陆长青这招指认模棱两可,却是一个极大的危机。 何况管洛一死,死无对证,只有取得了皇上的信任才行。 皇上冷着脸回忆了一番:“字迹娟秀,簪花小楷。” “那皇上看方才陆长青所谓臣和臣妻的通信,字迹如何?”盛阳又问。 他只能把皇上往陆长青的前后矛盾上面引,让皇上怀疑陆长青。 “那是台阁体呀,明明就是男子所书——”皇上马上反应过来了,不禁哈哈大笑,“你叫什么,陆长青?以后给朕演戏看着玩倒是不错的主意,真是太滑稽有趣了!就你这样的证人,母后是怎么找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字迹,你硬要说是一个人写的,真是十分有趣!” 太后脸色不好看。 不是说证据确凿,一定能咬死盛阳和管沅吗?还能靠欺君之罪除掉定远侯府? 她阴沉地看着刘瑜。 刘瑜示意她稍安勿躁。 “皇上,既然陆长青不可信,不如再听听别人的。”刘瑜温言相劝。 “还有更好笑的?一并请上来!”皇上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他就知道。太后肯定又是要报复定远侯府,所以才搞了这么一出闹剧。 证人来头不小,身份很真。说的话却是前言不搭后语,证据也是伪造的,还十分牵强。 经过陆长青这么一闹,不止皇上,在场众人也有些兴致阑珊,不认为后面的人能翻出什么花来。 然而下一个人,却比盛阳预料的更加复杂。 这个人刚走上来。盛阳还觉得只是眼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过了半晌。他才反应过来,这个人是大同凤临阁的点心师傅张全。 张全在台阶下伏地:“小的张全,是大同凤临阁的厨师。” “你有什么要说?”太后问。 “当日在大同,当时的大同参将盛将军。和大同总兵的女儿管姑娘,在凤临阁私会。”张全低着头唯唯诺诺。 盛阳只是淡淡地问:“你真的是凤临阁的厨师?” “是。”张全点头。 “你若是小二是掌柜,我还相信,可是凤临阁的厨师,怎么有机会知道凤临阁的客人?”盛阳冷笑。 不得不说盛阳的反击句句在理,此言一出,大家更加肯定了张全也是个托。 “并非如此,大同总兵的女儿在大同很有名气,因为夺了兵权保护了大同百姓。大同人都很尊重她。可是她去凤临阁的时候,曾命丫鬟到厨房教我们改进点心,所以小的才会留意到。盛将军和管姑娘在凤临阁私会。”张全解释。 “这又解释不通了,假如内人当时是要去凤临阁和人私会,肯定是越隐蔽越好,越少人知道越好,怎么还会请了丫鬟来教你做点心,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她在做什么吗?而且,你只是知道内人去了凤临阁。有证据证明,我当时也在凤临阁吗?”盛阳质疑。 当了这一年多锦衣卫,盛阳觉得自己给案子、证据挑刺的水平上升了许多。 张全果然不能言明:“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皇上蹙眉:“你们虽然是后来才知道朕的赐婚圣旨,可是在大同的时候,朕就下了旨意赐婚,之后只要合乎礼仪,见几面也不算逾矩。” 太后惊讶:“大同的时候就下了旨意?” 这一层她还真不清楚。 盛阳行礼:“皇上,当时臣与臣妻也没有在凤临阁相会过,”到这一步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抵死不认账,“大同军务繁忙,皇上去过也是知道的,臣和各位同僚每日在军营处理事务,日出而发日落才回,怎么可能有时间在凤临阁相会?” “这个我清楚。”皇上心悦诚服地点头。 刘瑜此时拼命地向张全使眼色,要他说明盛阳和管沅相会的细节。 张全却一副没有看到的模样,低着头一言不发。 “唯一一次相见,大约要算在云冈,那时候还是皇上先遇见了臣妻,臣才带兵赶到。”盛阳又道。 皇上哈哈大笑:“正是如此!你叫什么,张全?你受了谁指使来说这样的话?” 张全抬头看了一眼上边的贵人,突然大哭一声:“皇上要为小的做主呀,小的也是受了胁迫,小的不来,家人也就死定了!小的的确是大同人,管姑娘的确派丫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