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贵名媛_第三百一十六章 思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思虑 (第1/3页)

    丽姐儿刚回涵珍馆不久,‘门’房的人就往内院传话,说是安国公着人送了一批厚礼,不知该不该收。‘门’房的人不知道安国公与徐家的瓜葛,瞧着国公府的烫金帖子,心里直打鼓,生怕其中出了什么岔子,坏了主家的大事。那可是国公府啊,家里的姑‘奶’‘奶’嫁的也不过是伯府。

    丽姐儿接到信之后,不敢自专,直接让人把消息传到香茗草堂和凝晖堂那边,犹豫了下又叫人去衙‘门’给徐熹递信。好歹是皇帝的亲外甥,家中怠慢了不好。

    徐老太爷一听说安国公派了人来,连忙散了正在读书的喜哥儿,乐哥儿和欢哥儿,直接带着徐寿去了外院。三个哥儿哪里懂得什么,只听说今天不上课了,连忙带着各自的小厮拿着弹珠,弹弓成鸟兽状散了。

    待徐熹骑马赶回晨园的时候,安国公派来的人早走了。于是徐熹只好去了香茗草堂,一进‘门’就看见徐老太爷手上拿着一副卷轴,全神贯注地端详。

    “祖父!”徐熹开口唤了一声。

    徐老太爷抬起头,双目‘精’光,连声道:“快过来瞧瞧,这可是稀世珍宝!”

    徐熹一头雾水,往前一凑,仔细一瞧,饶是见惯了名人真迹的他也怔了怔。

    “这可是吴道子的?”徐熹仔细看了字画的落款,张大眼睛,不可置信地问道。

    “国公爷手笔果然大!”徐老太爷拈着胡子感叹,侧面肯定了徐熹的问题。

    “这着实贵重。”徐熹拿着画轴喃喃自语。

    想来赵晏殊是知道林氏身怀六甲。故而送了这幅字画。

    “这只是其中一件,你再看看这礼单。”徐老太爷把礼单递给了徐熹道。

    徐熹接过礼单,从上到下仔细看了一遍,愈发地瞠目结舌。

    “这。这……”徐熹干瞪眼瞧着徐老太爷说不出话来。

    “来送礼的是安国公身边的常随,说是奉命办差。如若我们不收,那这两车礼就要在晨园的大‘门’口被一把火烧了。”徐老太爷接着道:“我也说过了,这礼着实贵重,可人家说了,再贵重也不及国公爷的‘性’命贵重,我也就只好收了。”

    “那常随还说,国公爷出‘门’办差,随身携带的东西着实不多,这些都是国公爷在金陵旧宅中库存。因为遇到了媳‘妇’儿。就想起来这么一桩事来。吩咐人连夜赶去金陵。将东西装车直接送到了晨园。”徐老太爷语气平缓地道。

    “金陵旧宅?那岂不是公主府?”徐熹惊讶地道。

    赵晏殊的娘亲正是和兴大长公主,皇帝的胞姐。皇帝自即位后,就加封已经过世的和兴公主为长公主。

    徐老太爷点点头。

    “不行。这礼不能收,我得着人把这些东西送回去!”徐熹说着就要走。

    开玩笑,公主府中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先帝所赐。御赐之物,徐家哪里敢留着。

    “送不回了!安国公已经随着巡海大臣去了福建了,听闻昨夜里启程,现如今早就在千里之外了。”徐老太爷连忙道。

    开玩笑,你拿着东西出去,说不得损毁了某件,那岂不是罪过大了。还不如留在府里存着。待以后物归原主。反正礼单在手,有凭证,他们徐家行得正,做得直,不怕别人说闲话。即便出了事,那也是您皇帝的亲戚不靠谱,和徐家没关系!

    安国公赵晏殊送来的两大车礼并未收入库房,只是单独放在了一处,只其中那幅挂在了凝晖堂的显眼处,让人观瞻。林氏更是每天都拜一拜,差点就焚香上贡了。她仔细地思虑过徐熹说的话,虽想要个‘女’儿,却也认为生儿子更好,好歹不用受离别之苦。也是从那时开始,林氏对‘女’儿又加了两分疼爱。总是要嫁出去的,舒心日子过不得几年了,因此在闺阁中,林氏也不禁止‘女’儿什么,只要不出格,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丽姐儿瞧着安国公送来的礼单,背心直冒冷汗。果真是公主府的物件,件件都价值连城,皇家赏赐果真不是徐家能比得上的。其中的字画自不必说,只说一些瓷器,漆器,金‘玉’摆件,昂贵的丝绸,说不得存世也没几匹了,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哪怕是再底蕴深厚的世家贵族,与皇族一比,到底是退了一‘射’之地。

    “这些东西贵重的很,一定要仔细着打理。但凡损毁了哪件,一家子的‘性’命都赔不起。”丽姐儿对着收拾库房的仆‘妇’道,言辞是迄今为止,难得的严厉肃穆,一双杏眼寒若冰霜,整个人散着暴戾之气。

    底下的仆‘妇’大气都不敢喘,看着丽姐儿如此声‘色’俱厉,知道事关重大,于是都收敛了怠慢的心思,垂眉颔首的,低声应是。

    “我已然‘交’待了,再出了什么差错,被我知道,那就且等着看我杖毙不听话的那个吧。”丽姐儿着重点出了“杖毙”两字,让在场的人都心底一寒。

    “都散了吧!”丽姐儿第一次如此疾言厉‘色’,那些仆‘妇’都恭恭敬敬地退下,等到了外面才敢大声喘气,心里发‘毛’。

    主子就是主子,年岁哪怕再小,也有主子的威风,主子的气度,到底不是他们做奴婢能欺负的。

    ‘交’待好家里的事,丽姐儿就出了园子坐着马车去杜家,这是她最后一次去杜家学画。

    自从林氏与徐熹提了丽姐儿去杜家学画的事情,徐熹就找了个由头直接去了杜家,与杜琼闲聊中说起了丽姐儿的事。

    杜琼闻弦之雅意,听明白了徐熹的意思。他首先夸赞了一番丽姐儿的聪明好学以及丽姐儿习画多年来所取得的收获,然后又夸赞了一番丽姐儿习画的境界已经是同龄中的佼佼者了。总之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他着实没什么可教丽姐儿的了。徐家底蕴深厚,只丽姐儿在家自学,继续‘精’进就是了。

    徐熹又笑着寒暄了一番,与杜琼又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内心‘交’流。宗旨就是‘女’人家就是麻烦,‘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在心里结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