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踩破门 (第2/2页)
来呢杨mama庆幸的拍了拍脯 “没事儿,孩子不是让你支走了?”杨爸爸看着媳妇那波涛汹涌的地方,更加动了。 什么叫我把孩子支走了?杨mama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儿说不清楚了 “让我再闻闻,真的很香,媳妇,你不是摸香水了吧?这对孩子可不好啊”杨爸爸还想往这边凑,杨mama“使劲”往外推。 “妈,你要加冰吗?”叶子在厨房大声的喊道。 这天气真是,容易上火还是加一点儿吧叶子一边磨了一些碎冰洒在了水果盘子上,一边小声咕哝道。 订货会的况,是房阿姨当天晚上回来之后和老妈说的,叶子正好在旁边,也就跟着听了听。 据说,那些水果商本来根本就不相信这个时候竟然有西瓜下来,不过是碍于面子才过来的。 后来跟着李支书到了地里,随便他们挑了一个西瓜,敲了敲,嘣嘣响。当场切开,看着就是上品,尝了尝,马上神就变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不知道应该给一个什么样的价钱。 他们都不说话,倒是把李支书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自己的东西不行呢。还是房阿姨沉得住气,暗中拉了拉李支书。 静默了一会儿,马上就有人开始报价,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竟然有一个水果商出到了一毛钱一斤的高价,把李支书都惊呆了。 而且,当场就签了合同,有多少人家要多少。 之后,其他没有买到的水果商把李支书围了个严严实实,问他除了西瓜还有没有其他种类的,什么时候出来,等等。
把李支书乐得合不拢嘴,也有跟着旁听订货会的农户,暗自盘算了一下,这个价钱的话,自己那两亩地,到底能收获多少钱。 这一算不要紧,真是又吓一跳。这样高产的西瓜,一亩地整个夏天怎么也能出大几千,甚至上万斤的,自己不就有近千元的收入了? 要知道,现在可是九十年代初,农民普遍收入很低,有的农户,一年也不一定有这些收入的。 第二天,收水果的大卡车就开进了村子里,由李支书带着,挨家挨户的去摘西瓜,当场过秤,当场点钱。 按照他和杨妈**商议,农户们可以留一些自家吃,或者是送给亲戚朋友的,只要你不自己卖就行。但是,几乎没有人舍得留下一两个西瓜自己吃,因为一个大西瓜可就是一块来钱呢,平时给调皮的孩子卖个零嘴也不过是一毛五分的。 这么大的场面,自然惊动了全村。 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愁。那些当初没有下定决心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此时看着别人高兴的点着花花绿绿的票子装入自己的口袋,脸上笑开了花一样的表,自己只能是无限的羡慕。 也有机灵的,跟在李支书边跑前跑后的,不是帮忙抬个筐,就是帮忙装装西瓜,希望能够给老支书留一个好印象,下次再有这样的好事儿了,能够想着自己。 很快的,在中州市的几家大饭店就餐的人们就发现,每次饭后,饭店都会送上一个果盘,里面只有一样水果——西瓜。 凡是吃了的,都是赞不绝口,甚至觉得精神都好了很多。 然后,他们就开始让家里人在市里所有卖水果的地方找这种西瓜,可是,无论他们找遍市里的大街小巷,就是找不到。 要是想吃?可以,再来饭店吃饭。 接着,不只是中州市,附近的几个市也都有这种西瓜了。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弄不着的。咱们国家向来就不缺有本事的人,经营饭店的又多是有着四通八达的关系的。 不过,当这些人通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西瓜拿回家的时候,这人自然也就欠下了。做生意的,不就愿意这样吗? 时间长了,也有很多人就打听到了西瓜的原产地——下马庄。于是,李支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经常有这个单位的办事员,或者是那个领导的秘书过来拜访,走的时候,自然少不了给他们各自的领导带上几个下马庄出产的大西瓜。 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李支书长出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活了四十年,还从来没有这么累过,幸亏当初自己家的西瓜没有全卖完啊 Ps:有些晚了,争取再传上来一章,不过得等把孩子哄睡了,估计会更晚,亲们明天再看吧。 PS:手打全文字首发,请记住本站的域名的全部拼音SHEN MA Xiao SHuo然后就是.COM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