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2页)
倾盆大雨过后,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了丝丝凉爽。 上午进行的是舞蹈类的比赛,这次县里来的三名参加舞蹈类比赛的小朋友,都没有获得前往决赛的资格,一接到通知,三名小女孩都扑到各自的家长怀里,留下了难过的泪水,但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慰下,最后还是平静了下来,各自说会回去更加努力的练习,争取来年再参加比赛,能获得去往京城的决赛机会。 带队来的几名老师,虽然也有些失望,一天半的时间比了三样,接到通知的有王琳获得了两项第一,张志浩也有拿到书法类的第三名,其他人虽然名次也好不错,但还是没有争取到决赛的门票。 下午参加钢琴比赛的三位小朋友,实力都很不凡,尤其王琳已经拿到两张决赛门票,虽然之后的有拿和没拿都不是很重要,主要还是家里几位的后台,还能在这次比赛上有效果,已经是用尽力气了,之后去参加京城的比赛,因为场地比这里更是大了数倍,已经会有同一天,同一个时间会进行两到三项的比赛,所以王琳肯定势必只能选择一样参加。 这些带队来的方雅兰都知道,所以在听到王琳拿到两张决赛门票的时候,虽然内心也是无比的激动,但更加的无法和正在开心中的,王妈和王琳来说这件事情了。 “琳琳,一会的钢琴比赛就要开始了,你只要拿出平常的水平就好,前面你拿到的两个第一,已经可以参加去往京城的比赛了,所以你不要有压力,情感方面的抒发如果无法到位,那就记得随心,你感觉曲子给你什么感觉,你只需要把它们弹出来就可以了。”方雅兰,方老师虽然嘴里说着平常心就好,但是在这就要进去比赛的时候,还不忘给王琳的弱项上再多说上几句。 在王琳再三对着方雅兰强调,她一定会发挥好,一直到人流都进去大半,方雅兰才放过王琳让她进去参加比赛。 比赛前经过方雅兰和王琳的多方面商讨,拿出了两天半的时间,出了吃饭睡觉的时间,王琳都在不停的弹着她所学过的全部曲子,方雅兰就在王琳的不知疲倦下,用她的耳朵和心,来听和感觉哪首曲子表达的感情最为确切,最终在就要启程前一天下午,曲子才最终被决定下来。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No.6inFmajor,Op.68),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据《贝多芬传》的作者辛德勒记载,他曾经陪伴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条山谷旁的小溪边漫步,途中,贝多芬踏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