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卓家 (第2/2页)
此刻哪里还有不明白的,不觉也已笑出了声:“怪道你们俩这几日,还特意分头寻了货郎买线,原来是不叫人瞧出这里头的不同来。”转眼已是嗔了一眼小女儿:“一定又是你这鬼丫头的主意!” “你家闺女还没这么厉害,其实也都是林mama事前,就仔细提醒过咱们的。说是这独一份绣活赶出来后,必定引来注意,早做防范才是要紧。”说完也学着自家老娘,煞有介事的拍了两下,装铜钱的旧褡裢,低声赞道:“这银子虽好,也得想法子多留它几日,才是要紧!” 那旁自家三妹的话音刚落,这头的桌夏雨,已低声补了一句,告诉自家老娘道:“这句,就是那日林mama特意提醒咱们的话。” 想到此前种种,兴茂家的更是感慨不已:“都说贵人们不怎么拿下奴仆当人看,可自从跟着咱们这位七奶奶,来了南面就再没受过那些窝囊气。如今就连那表小姐也是一般善待咱们,可见贵人中也不全都一样傲气十足的!” 原先他们一家因不肯叫子孙继续做那,始终低人一头的奴仆,所以与方府旁的家生子,便有些格格不入。先前虽帮着别庄里的七奶奶做过针线,却也不似眼下这位才来的表小姐一般,真正将他们一家欲脱籍之事,看得再合理不过了。 只是他们不知,这一切都因如今这位国公府家的二小姐,内在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土著了。若是不然,她那般的出身,又怎会如此作想? 说来虽是碰巧,叫她瞧见了卓家女儿的绣活颇好,又听她们姐妹道明了原委后,更是有意帮村一把。想来这个世道,真愿意脱了奴籍重新回乡种地的,却是不多。
一来,农人最是辛苦,比起府里每年四季衣裳,又另给月钱的轻省活来,就叫人舍不下这份安逸。再说了,农耕之人看天吃饭,风调雨顺之年倒还罢了,但凡遇上一回灾荒可怎么好? 要不怎么会有人宁可守着府里的三百个大子的粗使活计,也不愿意回家种地,做良家农妇。其中多半原因,就是因为农人需看天吃饭这一桩。早先卓家为何会到了方府,正是因为旱年地里绝收,又偏巧赶上了老娘病得重,才子买自身做了奴仆。 却不知,一家子换来的银两,未等给老娘抓了汤药来家,就被自家大伯卷了去。最后没清醒过来的老娘,就这么昏昏沉沉地去了,自家连一口薄棺也没能准备下,因为族里已叫那黑心的大伯,一顿酒菜哄了去。 说是子孙不孝,卖身为奴污了卓家的名声,将原先老娘所住三间土坯房,也都一并充了公。倒是隔壁的老木匠好心,悄悄将卓家偷着送来的两扇破门板,拼成了简易的木棺,才给他家老娘收殓入葬。 正因为这些不堪的过往,这卓姓一家才始终想着,早日叫子孙脱了奴籍,重归故里。原先他家虽是穷苦些,到底不至于落得卖身为奴的地步,只是连着加重的旱情,又是祸不单行,才使得家中卖了个精光,最后还不得不偷出了自己的门板,才能悄悄安葬了自家老娘。 现如今,又受了表小姐的一次恩惠,不觉更是信心百倍。 而另一旁正听陆娘子,讲述起那些租客家中情形的婍姐儿,却不时提笔在白纸上添一笔。最后,又吩咐文竹将契书小心收了,才推了自己面前的点心盒,言道:“过几日,你得空了再帮着打听清楚,咱们那条街上,对面那一溜各家房主的情形。即便眼下还瞧不出,这么一收拾的好处在哪里,到底还要防上一防,总不能等吃了暗亏,才手忙脚乱的失了方寸。” “奴婢晓得,就像咱们夫人说的,防患于未然本就必要。”这头应了一句,不禁又低声凑近表小姐:“该不是,咱们还要再多添几家铺面租借与人?” 猛听得这么一句,倒把这旁的婍姐儿给逗乐了:“即便这买卖可做的,也不能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咱们先想着早已将本钱收回,再另想法子多挣银子,才是长久之计!” 本来婍姐儿就没指望,单靠这一单买卖,就从此改变姐弟三人手头拮据的现况。毕竟使惯了仆役的小兄弟俩,即便再是早慧懂事,也与她这个换了芯的jiejie,大为不同。 再则,到了年岁还得送他们去学堂,这笔开销更是万万省不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