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节 满门抄斩 (第2/2页)
投了湘军的得字营,所以仗着人多势壮,几十人来欺负我一个弱女子…” “你说张汶祥曾在得字营?”左宗棠和郑敦谨都大吃一惊,同时问道。 “是,大人。”罗氏道。 竟有此事!王志得的得字营这时已经和李鸿章等一道去西北镇捻,张汶祥又是后期入营,这边能认出他的人自然很少。果然刺杀马新贻的就是已被裁撤的湘军旧部!怪不得又是兵营专用的牛皮纸、又有赌馆、还有兵勇模样的人专打福建水师火夫。 此时即刻就命将张汶祥提审,张汶祥一见罗氏,便“哈哈”大笑起来。 “张汶祥,你既曾是湘军旧部,快快从实招来,是谁指使你刺杀了马大人?”郑敦谨问道。 张汶祥似乎吃了一惊,紧接着狠狠地剜了张罗氏一眼,吓得她缩了半个身子。谁能料到他每天过堂胡扯,从没一句真话,此时却为泄愤而牵出了前妻,以致露出马脚?怪不得人们常说,“为赶一只老鼠,烧掉一栋房子”,这话果然不假。 “是将军指使我的。”张汶祥忽然答道。此时江宁的满洲将军是魁玉,旁边众人听得他这么说,都倒吸了口凉气。 张汶祥又道:“我的确问过将军,我说我要刺杀马贼,将军同意了。” 左宗棠问,“他怎么说?” 张汶祥又道:“他没说什么,只点了头。” “将军叫什么名字?”左宗棠又问道,旁边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张汶祥摇摇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去求签说要杀马贼,将军就答应了。”众人这时才明白,他这是在说将军庙里的将军,觉得又被他耍了一道。 左宗棠摇头道,“你犯的反罪,要满门抄斩,自己死了也就算了,又何必搭进全家性命?你好好地招供,我还可以奏明太后,对你家人网开一面。”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张汶祥至今咬紧牙关不说,也许既有几分兄弟义气,但或者也许还托付了子女家人,所以拼着自己一死,还是义无返顾。现在“满门抄斩”的谕旨一出,他这个妄想自然也就破灭,此时动之以情,也许还能打动他几分。
果然张汶祥脸色灰败,道:“不必了,马贼的性命是性命,弟兄们的性命就不是性命?弟兄们拼死打下江宁,说裁就裁说撤就撤,为一点芝麻小事,就能随便就当街处决?‘他不仁,我不义’,老子一个人杀了马贼为弟兄们报仇,死而无愿。做我的家人活该倒霉…” 他的话还没说完,张罗氏就朝他扑了过去,又抓又挠地尖叫道,“你这天杀的!那是我的孩子…”忽然放声大哭起来,叫道,“两个孩子是我拉扯大的,凭什么陪你去死--” 亲兵忙将张罗氏拉了出去。 左宗棠缓缓说道,“西北捻回之乱未平,朝廷正是用兵之时,兵如可用,又怎么会被裁撤?是你们自己不服管束,拿着朝廷发的饷,却去结袍哥讲江湖义气,搞得兵营乱七八糟、乌烟瘴气。既然已经被裁撤,朝廷也发放了遣散费,象你好手好脚,偌大身坯,好好做个营生,难道挣不了一口饭吃?分明是你们自己懒惰不肯出力气,只贪急财,去做了sao扰百姓的不法勾当,犯了朝廷法令,就是被当街处决,又怨得谁来? “若说谁攻下江宁,谁就能够在江宁烧杀抢掠,那么克复江宁,和在长毛手里又有何不同?当兵打仗,奋力拼杀,和占山为王的草寇又有何不同?你们只知领哪个长官发的粮饷,就为哪个长官做事,难道长官会变出粮饷?你在兵营里的衣食用度,难道不是百姓每天在供给?为什么好容易打完长毛,又去抢劫你的衣食父母呢? “常言说得好,‘人心自有公道’。你我不能因为领谁的饷,是什么地方人,就欺瞒自己的良心,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或不去做该做的事情。就比如,虽然说吃辣椒的人性情勇猛,敢打敢拼;我自己也吃辣椒;但有的人吃辣椒,就自以为比别人高人一等,杀人放火,无所不为,照我看,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吃辣椒;马大人虽不吃辣椒,却因为江宁百姓除害而被刺,自然人人敬仰,虽死犹生。 “张汶祥,你是个明白人,自己好好想想,必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左宗棠平时说话简短,此时这么一长篇话,竟然说得满堂寂静。连张汶祥也低头无语,似乎有所触动。 这天晚间忙完公务,左宗棠拿了个洋打火机在把玩,不断地打出火苗。这比火镰好用得多了,火夫在野外阴湿天气埋锅造饭时用来点火,就不会双手檫到发酸,也打不出半星火花。不知将来马尾造船厂,能不能顺带生产些这种民用的洋玩意。 亲兵见左大人难得得闲,捧了份折子进来,说道,“大人,这是前天丁巡抚交来的。” 就是那份《内外洋水师章程》,左宗棠预备在水师方面痛下功夫,立即翻看起来。这本书把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水师要做的事情通通都罗列了出来,特别在所附的《海洋水师战场别议》提出“专用大兵轮及招募驾驶之人”、“沿海择要修筑炮台”、“选练陆兵”、“建三洋水师”,使“北东南三洋连为一气”等建议,和左宗棠的某些构想不谋而合,并且有些地方,是连左宗棠也没有来得及想到的。 这样的折子,自己竟然今天才见到。想到丁日昌之前曾经交给过曾国藩,却被淹没无闻,简直有些气愤。若不是这次的机缘,自己差点就永远也读不到它,那对福建水师来说,岂不是是个巨大的遗憾?如今才知道,丁日昌和曾国藩的关系,也不会比自己和曾国藩的关系更好。也许用心做事的人,和用心做人的人,总是合不到一块吧? 也许看折后心绪难平,辗转许久才朦胧睡去,忽然听得外面大声扰攘,“有刺客!”“抓刺客!”“快去保护两位大人…” 外间值守的四五名亲兵早已惊醒,点灯来叫“左大人”。只听外面脚步之声杂沓,一部站到门外,另一部纷纷朝另一个院子跑去,一时又有人叫道“北二,刺客在这里!”“快来抓刺客!”又听到一阵刀刃声叮当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