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节 鸿章冷遇 (第1/2页)
第一百零二节鸿章冷遇 李鸿章就任陕甘总督不过几。朝中发生了大变故,慈安太后的灵柩刚刚入土,恭亲王就因为赌船之事,遭朝廷贬谪,前往四川。 而不过半月之前,恭亲王还和自己在临沂招降捻军。难道这次果然是事出意外,恭亲王才突然遭贬?否则,如果对恭亲王的贬斥策划已久,那就大事不妙! 恭亲王自朝中退隐之后,被派去做过两件事,一件是慈安太后的后事;另一件就是临沂的招降。回想起来,与“死”和“降”打交道,可不是什么光彩荣耀的事!何况做了这两件事之后,接着的,就是被贬,被谪,并且是偏僻的蜀地。 也就是恭亲王的被谪四川,才让李鸿章意识到,自东宫太后去世以来,其实恭亲王几乎一直都远离京城。而这一次,将更为长久。如此说来。这一切并非事发突然,太后所谋,就是要让恭亲王先离开朝廷,继而离开京城,之后,或许…想到此,李鸿章忽然打了冷战。世事之变化,真让人难以揣测! 变、变、变,这几个月来,皇帝造船、开同文馆、废小脚、取洋学状元,等等,不一直都在变么? 若说李鸿章不喜欢这些变化,那也不尽然,比如开同文馆和取洋学状元,他和老师曾国藩一样赞同。 至于废小脚,他也并不至于反对,虽然他自己的两位小姐,向来比照着洋人的方法喂养,喝牛喝得白白壮壮,底下却依然是双小脚! 唉,女人脚大了,胆子不也就大了吗?天下不更要大乱了吗?大清朝才刚刚历经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大劫,还嫌不够么? 但女人的大脚之乱,毕竟还不曾出现苗头。而与废小脚这些变化的同时,帝师被贬被逐,东宫太后去世,和恭亲王的此次贬谪。却叫人更加越来越不放心! 此外,更为遗憾的是,虽然朝内变化如此之多,自己却总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只能眼瞪着左宗棠风风光光地做他的东南水师大元帅!变化是旁人的变化,闹是旁人的闹,自己依旧蜗居西北;这次做了陕甘总督,就更如此! 更让人愁烦的是,新近招降的捻军,已经在石嘴山和回部相遇!太平天国、捻军、回乱,自己的运气竟然如此之差,将大清朝总共才有的几拨乱民,全遇个正着。 只怕明年开,朝廷就要着令他李鸿章出城剿回了! 也好在张又禹的一部,刚刚归降,总算没有给回匪偷袭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连累他李鸿章丢掉面子;若是那样,朝中自然又会有人,褒贬他以捻击回的计策! 如今击是击了,回匪退也退了,就怕这短暂的胜利保持不了多久!石嘴山况提督的来函。讨要马匹枪支、棉被服装、甚至乍着胆子要割一块李鸿章的心头—一门德国克虏伯大炮! 属下的求讨令自己不爽,本来无须客,回函责骂一通就是。但有梁鸿和赫德在那,一个是刚出山的状元,一个是外国客卿,等回到京城,在太后和百官跟前,都有说话的机会,李鸿章就不得不多留个心眼。 果然,他将这公函摆在案头才几天,就有朝廷的谕旨到了! 谕旨中虽没有提到克虏伯大炮,却命陕甘总督担当起防回重任,部署各处关防;更提到石嘴山的“大捷”,让李鸿章对新归降的捻众,“视同己出”,竭力匡扶,以得今冬讨伐零星流匪的全功。 说到匡扶,更细致说到,石嘴山降众有九万之多,似应配备更多枪支;李鸿章的淮军,既然一向从上海地方的洋人手里购买枪支火药,着“尽速拨石嘴山降部以两万支枪支火药,俾便克敌”! 谕旨到了这里,就说完了;并没有提到这两万支枪支火药,朝廷另有银两拨给。就好象他李鸿章事先已经欠定了这两万支的帐款,因此朝廷只管讨要。 瞧这形,说不得,朝中有糊涂人,以为淮军历年吃的空饷。刚好剩了这两万支洋枪的余裕! “剿回”的命令,已经让李鸿章大不痛快;说到拨让枪支的这一段,几乎让李鸿章气得跳脚大骂。 一面是担忧,一面是愤怒,李鸿章正在自感怀才不遇,闭门长叹之时,总督府中,忽然来了一位稀客! 这位稀客,前来拜访的方式,说起来,更是罕有,竟然麻衫葛衣、缠头赤足,随着几挑菜担从总督府的后门进入!到了厨房,才说自己从李鸿章的老家安徽庐州而来,有要紧的话,要当面传递给老爷。 既是老家来人,对李鸿章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