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幕后 (第1/2页)
不过几日,昭狱便从王允之,王文之两兄弟身上‘摸’索着查到了许多与其贿赂的官员,朝堂上再一次陷入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几乎是不到半月的时间,一批由京到地方的官员皆被斩下马来,在百姓眼里,这些人皆是奉迎于王氏兄弟的贪官污吏,而在明眼人眼里,这些官员无不是支持昭懋长公主的那一党。。。 经过这一场血洗,曾经在朝堂上颇有几分势力的昭懋长公主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虽是避去一劫,保全了自己,却是被斩尽了左右手,只能独自守在府内,眼睁睁的看着而无能为力。至于王氏兄弟,几乎毫无悬念,早在昭狱里便承受不住,丢去了自己的命。 而转眼间,大兴便又进入了最为炎热的七月,秋狩被定在九月末,因是皇帝亲临的活动,如今提前两月便已经准备起来,而此次随行的名单也颇为令人诧异,皇妃之中定下了宁贵妃,成贵妃,还有自从昭懋长公主受罚之后,反倒又复宠的赵贵人,以及如今的和妃,只留年迈的太后留于宫中,由元皇后坐镇。 而皇子皇孙中,建恒帝竟是让皇长孙,皇九子,皇十四子随行,留皇二子淮王留守京城。这样的名单发下,让淮王党皆是一喜,却让那些忠心于东宫的老臣都是心下一个咯噔。 按理言,皇帝若离开京城,当由储君坐镇留守,但东宫太子体弱,因而皇长孙自小便由建恒帝教导,如今更是默许皇长孙涉及朝堂政事。那么留守京师之事,也自当由皇长孙来。 可如今建恒帝却留下了淮王,难免让人多想。 这一日的戌时,天边浮着晚霞,落下山头的夕阳仍旧透过云彩,为其镀上了一层微弱而温暖的金芒,七月的暑意已然退散了许多,偶尔一阵风微微袭来,吹的杏红的裙袂微微翻飞,陡然头顶传来几声大雁的啼鸣,走在廊下的顾砚龄微微顿了脚步,抬起头,透过廊檐看到一行鸿雁正远远飞去。 少‘女’‘唇’角微微浮过温柔的笑意,随即收回目光继续走着,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浅草中伴随着的虫‘吟’之声带来了几分活泼。 当顾砚龄一行来到了毓庆宫外,原本值守在那儿的宫人皆是一怔,随即满脸欣然的低首请安,顾砚龄‘唇’意难得浮起几分亲和,直走至正殿,刚跨过那最后一扇宫‘门’,她便看到对面的廊下正负手立着一个靛蓝的身影。 当对上萧译温柔等候的目光,顾砚龄眸中微微泛暖,有那么一刻,她觉得他们二人像是短暂别离的夫‘妇’。 或许这就是亲切,不论多么劳累,回来之时,总能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在隐约的灯下等着你。 顾砚龄提裙走下石阶,直直地走向萧译,在她还未福身时,那双温和的手便已然扶起她。 “你怎么来了?” 顾砚龄顺着萧译的手站起来,随即侧首看着身后坤宁宫的宫‘女’道:“我原与姨母在坤宁宫陪皇后娘娘说话,恰好皇后娘娘那做了些点心,皇后娘娘说这都是你爱吃的,便叫我给你送来。” “辛苦你了。” 听到萧译这句话,顾砚龄不由轻笑,随即便听得萧译道:“你畏热,进屋凉快些。” 当来到屋内,坤宁宫的宫‘女’已然安静的将点心摆好,微微欠身,笑着颔首道:“奴婢们告退。” 殿内再一次陷入宁静,顾砚龄自在的走至萧译的书案后,看到摊在案上,看了一半的书,不由拿了起来,当她目光落到书名上,不由笑出声来。 “西京杂记?你倒是清闲。” 萧译手中端着一小碟玫瑰枣糕,朝嘴里喂了一个,走过来佯装若无其事道:“听闻你喜欢,我便翻来看,看了几篇便觉得的确有意思。” 顾砚龄闻言将书还是那般翻在阅读页摊在案上,待她刚转头,一个热乎乎的枣糕便递到了她嘴边,看到一双笑眸的萧译,她也不推却,张口便咬到嘴里,随即将另一半拿在手中。 “此次随‘侍’秋狩的名单,方才皇后娘娘那还在说。” 萧译闻声将手中那碟点心搁在案上,随即扶着顾砚龄坐下,自己则就近搬了个锦杌来坐在旁边。 “如今你我明明都在宫里,也不常得见,待到秋狩时,每日都能见到你了,这随‘侍’名单——” 萧译说着琢磨琢磨,随即偏过头来,眸中难掩狡黠道:“正合我意。” 顾砚龄听了颇有几分无奈,却还是不由笑了,旁人都在为如今东宫“失宠”而着急,可他这位本尊却是不咸不淡,悠哉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