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零 中秋宴风波 (第3/4页)
药便是食物,只要将食物给补充恰当了,预防于先,是不怕会生病的。” “你这说法,怕是不对。”有个文人反驳道,“老子说过,若是一直修养,保持心舒畅,就不会生病,根本不必什么药食同源。” “这……”酒保毕竟是酒保,不识几个字,也不懂什么老子言论,被这文人一问,呆在了那里。 众文人于是一阵哂笑。 “非也,非也。”木香忽然从后台走了出来。 看到自己的酒保被这些只会惩口舌之快的白面书生们欺负了,木香自然不站袖手旁观。 “你是何人?”文人问,“一个女子,也可以抛头露面么?” 木香却不卑不亢、不紧不慢地说道:“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便是“药食同源”之思想来源。诸君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不会连黄帝也不认识吧?” “这——”那文人被驳得理亏词穷。 说句实话,木香早就料到这番理论会被一些争辩的文人墨客们给拿去争论,晋代可是就喜欢这样辩来辩去的。会辩的人才能做好事。 所以,木香一早便作了准备,特意从周府上翻遍书籍,找出药食同源的出处。 没想到真的用上了。 “娘子,你说我这秃头要吃什么月饼好?”一个秃头书生问道。 木香拿了个人参月饼给他,说:“你吃这款吧。你年纪不大,却头秃无发,你的秃头怕是因为精力不济导致的,多吃这个月饼,慢慢地就会感觉到精力充沛,每天都会有使不完的劲。” “那娘子,那我的脸上长疤吃什么月饼好呢?” “娘子,那我家夫人月经不调吃什么月饼好呢?” …… 木香正要一一作答,只听周康脸上已是十分不满了。 好端端的品诗宴被木香一搅和,成了吃月饼治秃头大赛,他能不气么? 台下那么多看客再也不管什么诗歌文章了,全看向了木香的月饼,简直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了。 而且,人人的目光齐齐扫向木香,没人再看他了。本应该是他出风头的,倒变成了木香出风头了。 他简直气得满脸通红,紧紧咬牙,牙齿都要被咬掉一颗了。 只见那随来的奴仆又“邦邦邦”地敲了三声,众人安静下来。 木香便对大家说道:“若是诸君还有疑问,可以来瑾添香酒楼,妾一一为各位使君作答。” 便退到了后台去了。 文人墨客们于是打开酥油纸,吃起了月饼,脸上全是大赞好吃之色。 这会儿,桂香楼也上菜了,可是桂香楼的菜全被大家冷落在一边,没有一个人碰一下。 文人私底下议论:“每次来都是这几盘菜,吃都吃腻了,还是这月饼又好吃,又新鲜。” “而且那小娘子长得也真标志,又能说会道的。”有人色迷迷地说,“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我以为这次又会白来听你们这些人乱说一通,便离开,”有一个年长点、目光带点孤傲的文人说,“想不到还得逢如此美食,真是大快人心呀。” 木香在后台听到这些话,心里暖暖的。 桂香楼的管家也站在后台,他狠狠瞪了木香一眼,对他手下说:“也不知怎么让他们给进去的竟这么明目张胆和我们抢生意走,回去告诉老板去,看老板怎么收拾她” 木香毫不示弱,故意尖着嗓子提高了声音说:“这生意是有才能的人做的,哪能被无才之人给垄断了去慢走不送” 气得那管家恶狠狠地看着木香说:“我们忍了你们瑾添香已是好久的了你们如今竟然抢生意抢到这儿来了好且看到底谁斗得过谁吧” 便带着人走了。 木香哼了一声:“一群不学无术之辈” “娘子好大的口气”忽然从帘子里走出一个人,笑着说道。 一看,竟是上次在河岸边遇到的那个六弟 “是你——”木香一怔,他怎么可以在这儿随进随出的,如入自己家一般呢? 那六弟笑道:“上次偶遇娘子,就觉得娘子不是一般女子,今得见,果然机智聪慧,勇气过人。” “关你什么事?”木香不想再和他说下去,转要走。 那人挥了挥手虽的折扇,折扇一横,拦住了木香。 “你想干什么?” 木香怒道。 那人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笑起来慈眉善目的,像一块湿润的玉,“在下司马曦,想与娘子结交一下。”
“司马?”木香大惊。 这晋朝皇帝就姓司马 这姓氏是司马,那面前这个人,不是皇子便是王爷了,反正就是皇亲国戚了 想不到遇到了这么大头衔的人 木香过去也猜到此人来头不小,可是万万没想到,他的来头会这么大 木香想着便要跪下行礼,那司马曦却将她的腰一搂,不让她跪下,木香连忙朝后退去,还是揖了一揖:“民女见过——见过——”又不知应该称呼王爷还是别的什么头衔。 司马曦笑道:“你不必多礼。我来此地也只是玩玩,并不想透露自己真实份,只是今既然要与娘子结交,自然也得摆出点诚意来,所以便报上了真名。还请娘子暂为保密。” 木香呼了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说:“那好。那你有什么事么?” 司马曦笑道:“我无非就是觉得娘子和娘子的夫郎两个人很有意思,想与你们结交一下而已。娘子为何要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木香便说:“那我去和我家夫郎说去。” 司马曦笑着拦住了她,说:“不必这么急。我们先在后台好好看他们如何辩论,看够了再去寻他。” 木香不敢违背他的意思,只好同意了。 这时,一文人甲讲道:“我觉得老子的言论乃言论中的上上乘。比如曾有人问老子,如何为人处世才最好?老子却给那问的人看了看舌头,说:‘你看我的嘴。’那人便看向老子的嘴。老子问:‘你认为是舌头先没了,还是牙齿先没了?’那人答:‘当然是牙齿了。’老子点点头:‘这不就已经告诉你答案了么。’老子说出了为人处世要像舌头一样,能屈能伸,才能活得长,才能行得久。” 文人乙争不过,一气之下,看到飞来一只鸟,便笑道:“看,来了只白头翁。” 因为文人甲素有被人笑称为“白头翁”的绰号,文人乙以此影文人甲,取笑他。 文人甲怒道:“此鸟不叫白头翁。从未有一鸟名字是叫白头翁,若有白头翁,为何没有叫白头母的?” 文人乙驳道:“若依你的说法,那叫鹦母的鸟,就必须要有一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