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七章 银子风波 (第1/2页)
木兰找过来的时候,珍儿已经把老妇人背上来了,正瘫坐在石凳上喘粗气。 老妇人好奇的打量着珍儿,“小姑娘,看你瘦瘦弱弱的,力气倒是不小。” 珍儿把腰带系好,笑笑道:“老婆婆,我也是从小做农活的,别的不行,力气倒是有一大把。” 老妇人看着很是惊奇,“你这身穿着打扮,看着可不像个乡下姑娘。” 珍儿掏出帕子擦擦汗,打量了一下老妇人道:“老婆婆您这气质看着也不像是穷苦人家。” 老妇人低头看看自己,粗布衣裳,洗的都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上面还有不少补丁,这不就是个穷苦人家的老婆子? 珍儿笑笑也没解释,她也就是看这个老妇人全身散发出来的气势不像一般的乡下老太太,这才这么一说。 好不容易把老妇人救上来了,珍儿可不认为她跟木兰两个能把人给抬下山去。木兰去叫了寺里的僧侣来,抬了个竹凳,很轻松的就把老妇人抬到山下的客房里去了。 寺里也有能看病的僧人,找人给老妇人看了,脚崴的倒是不严重,只不过老人家年纪大了,脚肿的有些骇人。 抓了药熬了给老妇人喝了,珍儿问道:“老婆婆住在哪里?可有人跟你一起来寺里?要不要我让人去通知一下,或者送您回去?” 上了药,老妇人觉得脚上好了不少,就拉着珍儿的手的。道:“姑娘也别忙,咱们娘俩说说话。今儿可得谢谢你的救命之恩,不然我老婆子这命可就交代了,那山看着也不怎么陡峭,谁知道我一脚踏空就崴过去了。对了姑娘,你家是哪儿的家里还有什么人?跟谁一起来的?来寺里是求平安还是求姻缘?” 珍儿端着茶听了老妇人的问话,有些哭笑不得。把茶杯放到老妇人手边,这才道:“老婆婆。我家住在不远的榆树村,家里有爷爷奶奶,舅爷、几个伯伯。我自个还有个亲弟弟,今年十岁了。他以前在寺里当过一年俗家弟子,跟几个师兄弟关系还不错,这回就来看看他们。我也是在山里随意转转,这才碰到婆婆的。这救命之恩什么的就别提了,任谁碰到了都会搭把手的。” 老妇人满脸笑容的看着珍儿,眼里隐隐透出满意。 珍儿正端坐在凳子上由着木兰给她重新梳头发。她早上梳了个简单的髻。那会儿背老妇人上来的时候已经被树枝刮散了,这会儿看着还是有些狼狈的。 “老婆婆,你家在哪儿?要不我们等会儿送你回去吧?我家里有马车。赶车的也是个好手。很平稳的。”珍儿看了看天色,猜着虎子一会儿就该过来了,就对老妇人道。 老妇人一直不动声色的打量着珍儿,见她说话做事大方得体,在她面前梳头也很坦然,一点儿忸怩之态都没有。心里暗暗点头。 老妇人也看出珍儿是急着要回家了,就摆摆手道:“我儿子今儿也跟着来寺里了,不过他刚巧有事儿出去了一趟,等会儿他应该就能找过来了。你们有事就先走吧。” 珍儿本想帮着老妇人把她儿子招来,结果老妇人说不用麻烦。她儿子能找来。珍儿问了半天她就是不说她儿子长什么样儿,珍儿只当她是有什么顾忌。就没有强问,临走的时候还给了门口的知客僧二两银子,叮嘱他要是老妇人的儿子没有找来,就请他多加照顾,或者请个牛车送老妇人回家也成。 嵩山寺脚下有不少贩衣走卒,牛车、马车也有不少。珍儿给的银子付了车资还能剩不少,知客僧当然欣然应允。 珍儿跟木兰的身影才消失在院门口,不远处一个身穿华服的中年带着两个小厮就走了过啦,盯着珍儿他们的背影看了一会儿才笑着进了院子。 屋里老妇人脸上正端着茶杯,喝的叫个开心。 “娘,这下可满意了?”中年进屋问道,一脸打趣。 老妇人笑骂道:“我满意有什么用,那小子满意才是真的。” 中年恍然道,“啊,那这是不满意了?那娘,我看还不如就听清荷的,把她娘家侄女接过来玩几天,他们小孩子在一起,说不得就对上眼了呢。” 老妇人瞪了他一眼,“别搁我这儿出馊主意,到时候要是在把人给惹毛了,再给你跑了,我看你哪个找个宝贝儿子赔给你大哥。” 中年呐呐,“上回也不是我惹毛的啊。”话音刚落就看他娘脸色不善,忙转口道:“娘,你这回可是下了血本了,这脚伤可严重?” 老妇人看了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