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 坚壁清野 (第1/2页)
在龙跃海瞠目结舌之下,吴三桂的一千“关宁铁骑”就这么烟消云散了。整整一千骑兵,而对手只是三千余“湘西联军”,除了令人惊诧的火枪兵外,其他的无论是长矛手还是刀盾手,都是很普通,却打胜了! 经此一战,龙跃海彻底地改变了对“湘西联军”的看法,吴三桂的军队并不是天下无敌的,“湘西联军”完全有胜利的希望。 其实龙跃海还有不知道的,从头至尾他都成了李定国和姚大榜的棋子。在洪曜提着卫朴的“脑袋”回去见李定国后,没想到卫朴的“脑袋”最后还派上了大用场。 姚大榜也算是“废物利用”,见到卫朴的“脑袋”后,立刻想到一条“妙计”。他请洪曜再跑一趟,带着那个“脑袋”赶往辰州,还有请人模仿龙跃海的笔记写一封信,一并带去。 信中以龙跃海的口气对吴三桂极尽挖苦鞭挞,斥责其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最后奉上使者卫朴的人头,表示永不投降之决心。 洪曜到了辰州以后,将卫朴的脑袋和书信一起挂到了辰州的城门楼之上。第二天被人发现后,呈报给吴三桂。 吴三桂见到卫朴的脑袋,还有龙跃海的“亲笔信”,大发雷霆,发誓要屠尽龙跃海的全家。而这个时候,龙庭文的送亲队伍在衡阳遭劫,龙庭文为了保住小命,不敢去辰州见吴三桂,找个机会带着人逃回湘西。 这件事被吴三桂知道后,觉得龙跃海是在玩耍自己,更坚定了屠灭龙家的决心。于是立即发兵,不再等待。 为了稳妥起见,不再重蹈覆辙,吴三桂除亲领大军之外,并没有分兵,而是直扑“联军”的大本营——盘龙山。 在行军的路上,吴三桂得到龙跃海由芦溪出兵救援盘龙山的消息,立即命令军队加快行军,准备全歼“联军”于盘龙山。不过龙跃海跑的快,在吴军还未到达盘龙山的时候,就逃之夭夭,躲过了一劫。 不过吴三桂怎肯罢休,派出精锐的“关宁铁骑”,一共一千余人,由大将鲁乘风率领,衔尾而追,未必要消灭龙跃海及龙家民团。 龙跃海在撤退的路上,为了躲避骑兵的追击,逃向“虎跳峡”。而李定国和姚大榜早就算计好,龙跃海会在走投无路之下,先到“虎跳峡”暂避,因为放出龙跃海在盘龙山消息的,就是他们设计好的。 于是姚大榜在“虎跳峡”设好埋伏,等清军进入峡谷之内后,先是引爆山崖两侧的山石,将山谷阻塞,防止清军逃跑,而后从崖顶投掷“手榴弹”,打乱对方阵脚,最后是用火枪手攻击,长矛手接力,刀盾手掩护,从而取得完胜。 这些事情,都是后来龙跃海才得知的,不过那时候他已经不后悔了,而是庆幸,当然这是后话。 消灭了吴三桂的一千“关宁铁骑”,龙跃海挺高兴,尤其是看到那二百杆火枪的威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威力太大了,真的没想到“火铳”还可以这样用,龙家是湘西唯一拥有“火铳”的家族,从来都以善用“火器”而震慑群雄,但是今日一见,龙跃海才知道自己还真是“坐井观天”了。 把二百名火枪手排成两排,一排蹲立射击,一排站立射击,在这种“密集射击”的情况下,对面的人根本是避无可避。吴三桂的骑兵在“虎跳峡”内,就是因为谷内狭窄,迎面受到火枪的打击,吃了大亏。 本来湘西只有一百火枪手,但是永历担心实力不足,在出兵江南前,特意调出四百火枪手,还有二十箱“手榴弹”及火药若干桶,一起运到湘西,来充实“湘西联军”的实力。 有了这些强力武器,李定国和姚大榜的底气足了很多,姚大榜是知道明军“手榴弹”威力的,这也正好弥补了“联军”缺乏重型大炮的不足。 “虎跳峡之战”第二天,李定国接到了盘龙山传来的情报,吴三桂的大军已经进抵盘龙山,在“联军”弃守盘龙山之后,吴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此地。 盘龙山上的“麻家堡”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一旦驻守此地,形同“瓮中之鳖”,对方轻易攻不上来,而自己也休想逃得出去。所以李定国在和姚大榜商量之后,主动放弃了盘龙山,而将“联军主力”撤往绥宁蝙蝠洞,暂时由阿铁、钻山豹和覃远山统领,等待机会,再与吴三桂决一死战。 吴三桂此次进剿湘西的军队并不是只有五万大军,而是将近十万,这是因为其中的五万军队是由云南随同吴三桂出征的,另外还有夏国相、胡国柱的败兵,以及衡阳、辰州当地的军队,一共达到了十万之巨,几乎是吴三桂所有军队的一半。 据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