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六十一章 焦头烂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焦头烂额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第六十一章焦头烂额

    多隆得知明军尾随而来,半夜就逃出徐州城,头也不回向济宁逃去。他跑了,范承谟张同也跟着跑,孟古长这个徐州总兵更怕死,哀求着多隆带着他跑,又拿出自己多年的私藏来奉献,终于打动了多隆,才没让他留守徐州等死。

    第二天明军的先锋到达徐州的时候,徐州已经是一座空城,但是鲁中山和方美玉担心徐州有埋伏,竟然在城外徘徊了半天,都没有敢进攻徐州城,直到靳统武和方孝玉率领明军主力赶来,才派人去城下查探,却发现自己中了“空城计”。

    鲁中山很懊恼,但此时清军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先派人攀上城墙,然后从里边打开城门,让大军进城。

    进了徐州城,鲁中山命人找来城内的百姓,一打听才知道昨夜清军就已经撤走,此时城内除了百姓外,就连徐州总兵孟古长都逃跑了。

    不过徐州不战而下,鲁中山和方美玉倒是省事不少,他俩派兵将城内的要害地点控制以后,便出城迎接靳统武和方孝玉入城。

    徐州自古以来都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乃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如今明军进占徐州,便可北拒黄河,西进中原,南护江南,如此一来,天下大势渐向大明,逐鹿中原将指日可待。

    靳统武方孝玉等大喜,一面下令犒赏三军,就地休整,一面命探子四出寻找清军的踪迹。

    两日以后,探子回报,多隆已经率领徐州残余清军退往济宁,而且又探到风闻清廷又派出援军,一共五万满蒙联军,已经到达天津卫,不日将顺运河南下。

    得到消息以后,靳统武等人赶紧聚到一起商议对策。方孝玉先将当前形势说了一遍:此时徐州的明军一共有五万余兵马,因取了徐州,士气正盛,但明军弹药不足,急需要由南方运来。

    而跟随多隆逃往济宁的清军有两万余人,多是绿营兵,但南下的满蒙联军一共五万人马,而且可以肯定,清廷还会从各处调集绿营兵,前来支援多隆,那么徐州一地又将成为明清两军决战之地。

    方孝玉陈述完毕,又将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他提出派人回南京,请皇上派兵支援,运送大炮和弹药来徐州;同时派兵攻取徐州周围的府县,就地征粮和募兵,将明军的实力壮大;另外如果清军不急于南下的话,可以派兵进入河南,偷袭清军的后路,让他们为了救援河南,而不能南下或者进攻安徽。

    不得不说,方孝玉的谋算非常周全,靳统武鲁中山方美玉三人连连点头,靳统武见其他人没有反对,于是决定就按照方孝玉的计划执行。

    就在靳统武派人将“捷报”和求援信一并送往南京的时候,永历正在南京城的皇宫里头疼呢。

    午门之外哭声震天,就如同先帝大丧一样,本来皇宫就小,让正在处理朝政的永历烦不胜烦,但又不能派兵出去驱赶,否则处理不当,有可能使自己这个皇帝声名扫地。

    黄宗羲方以智郎廷佐干纹等矗立在两侧,每个人都愁眉苦脸,尤其是永历脸色阴沉,眉头紧锁,两只手不断地砸着御案,仿佛那御案就是自己的仇人一样。

    朝堂之内大臣们都默不作声,只有永历不断捶打御案的声音,很长时间,永历忽然抬头道:“干纹,你这个应天府尹干什么吃的?去,把午门外那些哭丧的,都给朕赶走!”

    没等干纹答话,方以智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这个使不得啊!”

    永历“哼”了一声,一翻白眼,有些怒气地说道:“如何使不得?朕已经忍了他们三天了,难道还要忍下去吗?”。

    方以智点头道:“陛下,请听臣一言,外边的士子们所求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今大明光复江南,正应该立刻举行科举,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永历摇摇头,怒道:“朕可没说不科举,只是想延缓些日子,将考试内容修改一下,难道这也不行吗?还有那些所谓的皇室宗亲们,大明危亡的时候,不见他们出来力挽狂澜,现在朕刚刚恢复江南,他们就蹦出来,要这要那,朕养他们这些白痴饭桶,干什么?”

    原来此时正在午门外哭号的是江南的士子和大明的宗室,就在结束扬州之战后,永历刚刚回到南京,准备出兵对付吴淞口的赵氏兄弟,江南士子却闻风而来,联名向永历上奏,请求重开科举,让他们也有个晋身的机会。

    可是永历根本就不想现在开什么科举,因为他对“八股文”是深恶痛绝,也许“八股文”以前有作用,可以维护统治,收揽士人之心。但时至今日,“八股文”已经是阻碍“思想文化解放”的毒瘤,读书人为了博取功名,整日只读死书,结果只是培养了一些“封建官僚”,大明要发展进步,就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八股文”已经过时了!

    这就是为什么永历不打算马上开科取士的原因。对于那些突然冒出来的“大明宗室”,永历也是很不待见,要说大明宗室,在二十年前满清入关的时候,也有很多死于大明社稷,例如鲁王韩王陈王等宗室都死于乱军之中,但大多数宗室或是隐姓埋名,或是逃往异邦。现在永历率领明军打回江南,这些宗室们先是在观望,而后看到明军接连大胜,便以为大明已然稳固,于是便聚集到南京,向永历提出应该归还他们的爵位和土地,让他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这些宗室大多都是旁支远系,再说宗谱已经在战乱中丢失,有的旁支早就被清军屠杀殆尽,又过了二十余年,有很多人就凭着一面之词说自己是宗室,可让他拿出宗谱或者其他的证物,却什么也没有,可见浑水摸鱼之辈充斥于其中。

    再说永历本意是不想白白养着这些所谓宗室的,自大明建国以来,开枝散叶,宗室越来越多。有爵位的,没爵位的,都得靠着国家养活,同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