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三四. 好人做好事 (第3/4页)
世界那边还是要努力啊。拿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大唐双龙世界:竟1陵城通往襄阳的道路上,人烟熙攘,众多托着大包小包的人们脸色黯然的行走着,其中不只是青年壮年人,还有着为数不少的幼童和老人,很多人脸色忧伤黯然,但也有很多人完全都是一脸的麻木。 官道上一行数十人骑马行过,路人全部避到了一边。倒不是来着多么的嚣张跋扈,或者横冲直撞什么的,这只不过是在乱世中挣扎的小民们的下意识反应。在如今这个年代能够拥有这么多马匹,而且持刀持枪的英气勃勃,为了避免麻烦,路人都是下意识的闪避着,同时垂着头,生怕发生什么不测。 哎,民生多艰啊唐书看着周围的路人,特别是注意到他们那种或是畏缩或是恐惧或是担忧或是麻木的神情,不少的小儿和老人也都在艰难的跋涉着。各个面容不佳,大路上这么多的人,却是死气沉沉的。 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节,小民们就是如此的无奈。只能随波逐流着。 这些应该大部分都是竟陵城内乃至附近的民众,江淮军占据了竟陵,他们这是选择了逃离,都是拖家带口的。江淮军在这个方面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显然民众们为了安全都不敢信任,选择了离开,看样子这些人的目标都是襄阳。不过这种情况下,就算钱独关伪装的再怎么好,这么多的人也超出了襄阳的容纳能力 虚行之在唐书身边说道,虚行之是前两天赶过来的,也是要和唐书一起去洛阳打个前站,作为参谋人员,这是房玄龄等人的一致意见,不只是虚行之在这个方面很出色,也因为虚行之好歹会一些武艺,有着自保能力。 唐书听着虚行之的言语,点了点头,钱独关也是个相当出色的演员,阴癸派出身不说,谋得襄阳城太守之后,自导自演,将自己粉饰成那种为民做主不惜辛劳的好官,曾经七天七夜没有离开官衙,据说为了处理公务钱独关太守都拼命了,差点晕死过去,才在侍从和属下们的劝导下暂且休息。 这点事情传的天下皆知,可见钱独关很懂的宣传和口碑的问题,姑且不说这种宣传问题,也不提钱独关的出身来历问题,但是在襄阳城太守一职上,钱独关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是他的宣传很有市场的关系。 但就像是虚行之所说的那样,因为江淮军侵犯竟陵城周边的缘故,使得大量的民众北上,在这个年代,如此多的人数可不是襄阳城可以消化的。本身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就是流民众多,稍微和平一些地点就有大量的民众涌入,这也是很多地方都根本不能容纳的,为了生存,本地民众对于外来的流民也会有些敌视。 这样的敌视往往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事端,不是人们没有同情心,但是在自己都活的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同情心这种东西只能收藏起来了,总之活在这样的战乱年代,真的很辛苦。 江淮军的名声,嘿,杜伏威也是一世人杰,偏偏总是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说他没有志向,他也知道扩张,说他有所雄心,却连军纪都不严整虚行之摇摇头,很是有些无语的样子, 江淮军的名头确实很差,半兵半匪的,军队能打确实是能打,但是军纪就别提了。世人皆知,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的民众直接逃离了自己的家乡,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乡的,人离乡贱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 主公悲天悯人是好事,如今这个世道像主公这样能够为民众着想的人实在太少了。真正挽救这些小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的统一,只有世道安定下来,民众才能安居乐业。虚行之望着唐书说道, 唐书点点头,在不涉及到他自身利益的时候,唐书还是很有善心的,或者说任何时候他都不缺少善良的因子。只不过看情况才决定是不是依照自己的善心而行。 如今主公已经做得很好了,说实话,在咱们大汉地界,民众生存的都很是不错,历朝历代如同我们大汉如今这种情况都是少见,甚至可以说从未听闻,我相信等到统一之后,大汉将会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这都是主公带来的。虚行之这个家伙在需要的时候也是很会拍马屁的,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他的真心话。 我们大汉如今的规划已经是最为合适妥善的,主公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反而如果因为怜悯太过急躁的话,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变数。 唐书笑了笑,他清楚虚行之的意思,虚行之这是担心唐书沉不住气太过急促的行事,说实话,虚行之这却是高看唐大少爷了,唐大少爷确实心有怜悯,但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知道该如何控制。 就像是现在。虚行之担心唐书因为看到这边的民众生存艰难,从而为了尽快的统一而行险。唐书还没有那么的不智,他知道在军国大事上,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最好的办法。行险一搏永远都是没有了其他办法的时候才会采用的。 这些事情唐书也没有解释,不过想到自己在手下的心中竟然是如此的善良,这让唐大少爷有些得意,果然自己真的是个好人那。因为在行进途中。虚行之也没有再多说,转而说起了周围各处的一些环境典故之类的。 以往就是在竟陵城生活,再加上属于那种出色的智者。对于山川地理什么的都由详尽的了解,对于诸多的历史典故也很是清楚,如今虚行之就是再和唐书聊着关于三国时期发生在襄阳城周边各种事情。 唐书一行人的目标正是襄阳,倒不是要对襄阳做些什么,唐书很清楚钱独关的老底,更知道这时候估计李密也在和钱独关勾勾搭搭的,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大势之下,他们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唐书等人是要到襄阳码头那边,准备通过水道北上洛阳,比起骑马来,自然还是行舟更为的舒服一些。 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书一行人逐渐接近襄阳城,一路行来也将周围的地形看了看,虽然只是简单的观望,但也看得出来襄阳城的险峻,而虚行之更是对这边极为的了解,不断的给唐书介绍着一些情况。 幽幽的细雨中,青山绿水都阵阵朦胧,莫名有些凄冷,特别是周围越发密集的流民更让氛围显得有些凄苦。 南边的水路被江淮军截断,估计不少人都是滞留在襄阳城,再加上周围赶来的流民虚行之摇摇头道, 行之之前说得对,如今这边的情况再怎么样也是我们不能涉及的,我们唯一能够的就是尽可能完善的将计划实现,那样才能最快的让天下稳定下来。走吧,直接去码头那边,方才不是有人说了吗,钱独关已经封城不允许外来人进入了。唐书直接说道,虚行之也不再多说,一行人直接朝着码头赶去。 因为江淮军拦截了南下的水道,所以襄阳城的码头上聚集了大量的船只,但是唐书等人的目标却是格外的显眼,因为四海商行派来接应唐书等人的可是最大的商船,在众多的船只中如同鹤立鸡群一般,在码头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