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九章 赐命从何来?(一更) (第2/2页)
加强其中的理解。 一来二去,只一个晌午的功夫,居然唱的是有模有样,得了其中三昧。 至于其他人的戏份,玉尹不想过问,想必封宜奴等人听了徐婆惜的唱腔之后,自然能够想出办法。 唯一让玉尹感到不舒服的,还是这时间的安排。 “婆惜,和你商量一件事。” “请老师吩咐?” “人道这一日之际在于晨,白天大家都忙于生计,我也有许多事情要做……教授婆惜本是我份内之事,可这样一来,却也耽搁许多事情。能不能把这时间调整一下,婆惜晚上来学?这样一来,我也能错开时间,不至于太过紧张,不知可否?” 徐婆惜想了想,觉得玉尹说的也有道理。 “老师说的极是,便依老师所言。” “不会耽搁婆惜的事情吧。” 徐婆惜温婉一笑,“自从前月,jiejie便不让婆惜献艺了,说是要全力准备年末花魁比试。 从现在开始,到入冬之前,婆惜夜间都没甚安排。” 嗯,入冬了,大家也都闲下来了。 而花魁大赛的竞争,也将进入高潮……先潜心学习几个月,争取到时候一鸣惊人。 封宜奴想来打得便是这么一个主意。 玉尹倒也不觉得奇怪,见徐婆惜同意,自然也非常高兴。 午饭时,燕奴从铺子回来,还带了些酒菜饭食。 徐婆惜也帮着燕奴拾掇了一阵子,和燕奴在厨房里吃了饭,还把碗筷清洗一番,这才告辞离去。 “小乙哥,方才婆惜说,以后要晚上来学习?” “嗯!” “奴有个主意,不知道当不当讲。” 玉尹诧异的看了燕奴一眼,“九儿姐今天怎恁不爽利,说话也是吞吞吐吐。有甚话,说出来便是。” “奴觉得,婆惜对大郎,并非无情。 方才吃饭的时候,奴听她说话,似有意无意,想要打听大郎的事情。这晚上求学,回去时必是晚了。这些日子开封府也不甚安静,特别是郭三黑子跑了以后,桑家瓦子那边好生混乱。奴的意思是,何不让大郎送她回去,也能保婆惜安全?” 咦! 玉尹还真没有往这上面去想过。 天地良心,他让徐婆惜晚上来学戏,主要是为了方便他日间做事而已。 不过燕奴这个主意的确是不错。 玉尹正揣摩着,让杨再兴奋发一下。 可单凭一个飘渺虚无的未来,恐怕也很难让杨再兴振奋。 如果有徐婆惜这个动力在,杨再兴怕也不会拒绝……说实话,玉尹没打算让杨再兴学成苏东坡之流的风雅名士,更不曾想过让他做什么白屋相公。之所以要入书院,是为了多一层保护。到时候杨再兴便是从军,那也是投笔从戎,可作一段佳话。 这就是一个起点高低的问题。 似岳飞那样,招刺投作效用,便终身摆脱不得武人的身份。 可是,自有宋以来,武人的地位一再降低,即便是到了明朝,也未见有太大改善。 一入武行,便终身难改。 武夫当国的时代,恐怕是一去不复返。 即便玉尹有能力去做出改变,也非短时间内可以做到。更何况,他而今也没有这个能力。 武夫当国? 那等于是和整个大宋的士大夫阶层抗衡。 玉尹自认,他还做不到这一点! 既然做不到,而且又想要改变……前世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当你无力做出变革,不妨且先融入其中。 所以,读书人这层皮,对杨再兴,对玉尹,都极有用处。 君不见罗德,在开封府何等落魄。 可是到了太原府之后,便立刻得了重用。 据燕奴说,罗德而今是忻州团练使季霆的书记,掌管着整个忻州兵马辎重的调拨。 这如果是罗德还在开封,完全无法想象。 就连罗一刀,一介配军,也因为罗德的关系,在阳曲县颇为风光,还得了个闲职肥缺。 为什么如此? 罗德有能力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罗德那读书人的身份。 便是他被人陷害,被书院驱逐,也是个读书人。而且这种人,用起来是最让人放心,他们在仕途上很难有大作为,便只能做人幕僚,尽心尽力去辅佐。换句话说,罗德而今也算是一个另类的刀笔吏。不过与刀笔吏不同,将来季霆如果飞黄腾达,那么罗德就能获得入仕的机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也不会小。 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 对于这个时代,玉尹自认了解不少。 哪怕是为日后谋,他也要在自己身上,加上一层读书人的皮…… “我这就去屠场一趟,顺便和大郎说说这个事情。” 玉尹说完,便站起身来,“九儿姐晚饭莫再等我,若有急事,可以到牟驼岗柳大官人的田庄寻我。我和大郎商量之后,还要去牟驼岗一趟,顺便拜访一下朋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