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_(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 (第3/4页)

定非要总是说,连表扬都该似是而非,越似是而非越容易激发人的热情,因为似乎这样关系便近了许多。

    不过,除非有心领神会的本事,这话只能留待以后去品,当时除了无论怎样的结果都必不可少的谢主龙恩之外,唯一该做的就是认真地听,最好要有本和笔,哪怕不记,却至少是一种重视的姿态,谁不希望得到重视?这效果有时候甚至能胜过事后的所有努力。

    竭尽全力地接待后,连自己都挑不出任何的不满,他自是满意而归,散了架似的疲惫和麻烦只能留给自己——我清楚,但我当然不会去说,以E镇目前的状况,绝不会有大逆转的奇迹发生,而我却必须因为他的满意而继续留在E镇面对,我又怎么敢让他不满意呢?

    2

    其实,所谓的难事儿必是因为人的思想首先松懈了,逼到非要硬着头皮去闯的时候,千难万难也不过如此。我就发明了以高额奖励政策鼓励干部去镇外拉税款借以缓解财政压力的做法,原以为这个损人利己的发明肯定能使E镇的财政在全县的排名大大靠前,却不料这并非是我的专利,其他镇也都在悄悄地进行着。勉强拉进了二百万税款,返成扣除高额奖金后已所剩无几,我全部把它用在了机关干部的工资和年终奖金上,虽远远不足以弥补他们的工资缺额,毕竟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

    不要小瞧了机关干部的宣传作用,他们对外无限地联系和对比,足可以胜过任何的宣传媒体,这便是人气,少了什么都不能少了人气。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凡事都需要坚持,人气是坚持最重要的保证。——费改税政策只实行了二年,农业税便取消了,由于上级财政加大了对镇财政的扶持力度,连同挪用村里的转移支付,勉强可以维持现状。

    单靠维持现状肯定是不行的,果如是,镇财政将永无出头之日,自己的仕途也就走到了尽头,而若要有所作为,又必然要面临四处躲债的境遇。权衡利弊,我决定搞镇驻地和工业园区的配套工程,尽管镇财政可以挤占挪用的所有资金还不足工程预算的一半,还是先干起来再说吧,只要干起来就会有办法,不干永远没办法。

    由于我亲自抓靠,工程进展还算顺利,工程临近完工时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工程队停工向我追讨工程尾欠款。我威逼利诱才总算令他们完了工,由此却被工程队长沾上了:回家?他便拎着东西跟到家里;去饭馆吃饭?他会突然冒出来忙着帮我结账,客人不解,我便戏称自己找了一个保镖,他也不辩解;后来,干脆搬了一把椅子长期蹲守在我办公室门口,那意思,你总不能不办公吧。

    公当然要办,我就不能把党委会挪到镇外去开?但我再三叮嘱秘书一定要管他饭吃,他毕竟是我们的债权人,可时间一长秘书烦了不再理他,他也不着恼,我当着他的面胡乱冲秘书发了一通火了事。

    与此同时,县计生局长因我长期挪用计划生育事业费气势汹汹地兴师问罪来了,扬言我如再不将挪用的资金拨出,他将向县委做专题汇报,他是一个说得出便做得出的人。我竭力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仍不凑效,直到我指天盟誓做出划拨的具体承诺,他阴云密布的脸才稍稍放晴了些,自然又得搭上一桌丰盛的午宴。到了承诺的期限,我实在掏不出这笔钱,他又拿我若何,无非是暴跳如雷大骂骗子而已,我不计较虚名。

    诸如此类的讨债实是不胜枚举,但最让我于心不安的还是对村级的转移支付,据了解除个别经济状况较好的村庄自行兑现了干部工资外,其他村干部又都白白忙活了一年,至今虽仍无人公开讨债,但连我自己也说不准如再发生类似前面的大面积上访事件他们还有没有积极去扑灭的热情,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实是敢怒不敢言。

    E镇是一个多沙的镇,随着建筑业的隆起,细沙的价值大增,不少村庄都发了沙财,镇政府却没有丝毫利益可沾。日子宽裕的时候,我不屑算计,日子紧了,做一下文章也未尝不可,但话又不好明说,便出台了一个盘活存量资产计划,鼓励村庄积极实施变现:凡村庄的沙、树木、房屋等资源资产的出售变现必须报镇政府审批,由镇政府统一组织,严防暗箱cao作,镇政府从中抽取百分之五的管理费。

    虽然不少村庄已无细沙和固定资产可卖,但从全镇来看,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有了这项政策,村干部们手头宽裕了,自是喜笑颜开。

    某位支书,思想固执保守,却是位地道的“明白二大爷”,不仅自己不肯执行盘活存量资产计划,还鼓动了十几个村的支书,有人告诉我,他居然是前阶段群访事件的少数几个幕后策划者之一。所以,我久欲免之而后快,却总难趁人愿,因为只要党委稍有动议,就会出现该村党员齐聚党委抗议的被动局面。

    适逢他村有一年轻后生组织了十几个人到镇里上方反对他,我抓住机会责成镇纪委从速立案查处。可查来查去,竟会查不出他丝毫问题,逼急了,纪委书记反而向我列举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从不管账管物,唯一管过的一次物,就是去年他村雇佣机手整修街道曾买过的一条香烟,但他对每一盒香烟的去处都做了记录,时间、地点、人物周到详细,余下的两盒仍保存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调查组将其撕开时,已然发霉变质。

    怎么可能是个廉政典型?!我苦口婆心地诱导着纪委书记,譬如负担问题、生活问题、作风问题。

    镇纪委书记是个大学生,精明强干,在E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平息群访事件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偏是他不识火候儿、认死理儿、喜欢较真儿,这也是我长期压着不提他又不让他调走的最直接的原因,总希望他会有所觉悟,他居然会信誓旦旦地说,我敢以党性担保,他在这些方面都过得硬。

    你担保别人,谁担保你?离了胡屠夫还吃不上猪头rou?我心里想着,便以村庄不稳定为名免去了某支书的职务,这同样是个无可置辩的理由,当然也充分利用了此后的领导干部压编和镇级机构改革,先让纪委书记保留级别做了纪委副书记,后又让其家属成了编外干部。

    这就是一块垫脚石,我岂能不明白,自己所任命的与某支书做对的年轻后生是村里出了名的无赖,根本不是做支书的料,但我偏要这样做,而且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也是一种态度:年轻后生不仅敢说敢做,而且执行领导意图决不含糊。

    且不提这一任免让我的绝对权威得到了充分展现,单说新支书刚一上任便把村里的二百亩沙滩全卖光的做法,实在欠妥,未及与之联系,群众已扶老携幼到镇政府讨说法来了。虽然他预先将镇里应得的四十万管理费如数交到了镇里,但我还是向镇长再三交待:钱固然重要,稳定更重要,挣钱必须要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叫你挣钱没叫你弄得不稳定。这便是官话,无论怎么说都有理。

    镇长自然既想发财又要稳定,便派人做工作尽力争取,而做工作的人又自以为有了镇党委政府的文件就态度强硬,不可避免地把问题推到了县里——该村出动了上百辆出租车到县委县政府集体上访,不可能不引起县领导的重视:宣布年轻后生与承包商签订的沙滩出让合同无效,建议镇党委撤销年轻后生的支书职务。

    建议无异于命令,但当真如此去做,镇党委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