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_(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 (第3/3页)

点,苦苦地找,总算找到了。这实际上就是阅历,或者说是对生活的体验。

    或许只有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的思考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思考,而其他的思考则只能称之为对书本的理解,这种理解远没有思考深刻。

    当然,人不可能凡事都去体验,小的时候更不可能有阅历。这是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凡事都有不足,这世界上原就没有完美的东西。

    我很快便又发觉了思考与理解的区别:以理解为前提的思考常常有主观因素的介与,反不如已理解了的东西更值得推敲。

    但我仍反对象杨丽那样死记硬背,尽管杨丽的好学或许便是我灵感的诱因。

    认真地推敲一下,死记硬背的东西或许记忆更牢靠,记得哪位老兄曾提及,上学时背过的东西至今仍能成段的背诵,当然不是指那些常用的东西,这足以说明记忆的重要性。

    但这似乎已成了一个遥远的梦,理解是加深了,记忆却象是随着理解力的提高在退化。

    书是非读不可的,只要你冷静下来终于准备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便会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真理,因为仅对于某一件事的起码了解便会让你发现自己居然有如此多尚不知道的东西。

    同时,据专家研究表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在明显加快,人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譬如,电脑,十几年前尚属于尖端技术,至今天已十分普遍,不懂电脑便跟文盲一样。

    即使象我这种做小买卖的人,也必须有科技的支撑,科技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尽管我们尽可以用钱去买,但自身的素质却是无法用钱去买的。

    这世上偏就有用钱买不到的东西,譬如人的认识、把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做事情,必要做决断,如果缺少了咱们所说的能力,仅凭人云亦云,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从这个角度看,人是最渺小的,但人又是不可否认的能够凭借外力的高级动物,完全可以借助所有可能的力量,这也算是一种能力吧,即老祖宗所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千万不要曲解了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人连鬼都能够驱使,岂不正是人智慧的反映吗?

    话既说到了这个份上,不妨跟大家交一个实底,我是一个事必亲躬的人,这样的人从不相信即便是经过反复论证的结论,必要到心悦诚服的程度。

    所以便被认作固执,只有真正了解我的人才肯原谅地说一句,此人处事认真。

    处事认真,是做人的一种品格,但终日里小心翼翼地应对终是一个累差使。

    其实,这正是大家所说的气质不足吧。我完全同意大家的观点,这种气质必依赖于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我啰哩啰嗦说这么多的根本原因,不要尽埋怨啰嗦,啰嗦是不自信的典型表现。

    至于我,或许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要么观念滞后,要么即使具备了观念仍然畏手畏脚不敢有所行动致使良机白白地流失,却又要左右相顾地找理由搪塞,非要埋怨条件不成熟或风险太大的威胁,是象我这种人最突出的表现。

    观念滞后尚可原谅,后一种缺少行动力的表现实际上就是无能,尽管人总不愿意承认甚至会竭力地反对说自己无能,因为无能不是男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显然地,无论哪种表现都是素质不够的表现。

    我们在这里不过多地探讨行动力,单说观念。观念滞后不止有一种表现,不要以为观念滞后仅仅便是观念落后,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落后只是简单地落到后面,而滞后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固执,认死理儿,有些问题即使认识到了,思想也难以转变。

    譬如,人生的一些简单道理,便如“一” “一”=“二”,根本无需求证,却非要去费心尽力地求证,倘若有人说等于三,孩子都可以一口予以否定,而喜欢自以为是的成年人却常常需要思考一番: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等于二真的不对吗?思量再三,终于肯否定时,仍然是试探的口气,仿佛自己说错了便是大大的不该。有人认为这是谦虚的表现,实际上是典型的自恋。自恋是一种病态。

    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书是非读不可的,却已无此定力,尽管经过阅历强化了的自制力在不停地催促我读书。

    读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喜好,我显然已蜕化成为一个实惠的人,虽然我内外仍在激烈地斗争尚分不清胜负。——长篇,我是不敢问鼎的,只要多看了几页,就会头昏脑胀,最喜欢的当然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一个道理的东西,譬如漫画,夸张风趣,道理却绝对地寓意深刻,尽管自己说话的时候仍免不了要啰嗦。岂不知长篇有长篇的信息量,非短篇所能涵盖。这便是碎读现象?

    反正,我已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的耐心,短小精悍最对我的口味。偶有闲暇,泡一杯茶,静静地品,一个或几个道理,实是难得的享受。无疑地,短小精悍永远无法让人领略险峰的感受,积少成多滴水穿石难道就不是一种风景吗?

    我在顽固地为自己辩护,阅历已经让我成为一个重实用的人,而世上万物存在必有存在的理由,辩护原不过是重实用的人下意识的自卫行为。

    我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战战兢兢地生活是我最高的准则,因为小心驶得万年船,尽管累,偶尔的成就却无疑助长了我的这种观念。

    说到这里,按照以往的风格,经营家显然该结束自己的讲述了,但他瞟了一眼大家,又画蛇添足地加了一句,原以为能够突破前面的两位,却不料又坠入了两位设定的套路,咳,真是莫名其妙。说着,遗憾竟溢之于言表。

    这时候,乡丁插话了,根据我的理解,这次的话题原就没有严格的规定,只不过话题绝不能突破读书,企图通过读书来反映人的一个侧面。

    大家立即表示了同意。

    但乡丁却又自相矛盾地说,没有规矩当然好,繁文缛节最拘束人,但凡事总得有个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岂不要乱了套?

    大家便催他,不要感叹,快开始自己的讲述吧。

    他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自己的讲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