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宫之争 第二百八十六章 户部 (第2/3页)
只能证明他确实是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而他此时的隐忍则正是为了等他了解罢事情的所有过程之后再来反击。 想清了这一点,张宏便当然不可能给这位崔宰辅反击的机会,因为他很清楚他不能给崔正礼任何缓和的时间,一旦等到早朝散了崔正礼知道了这所有的事情,那崔正礼肯定会有许多方法与手段来营救那位刘侍郎与郑员外郎,若任由他将这事大化小,小化了,那张宏逼那老狗的愤怒又该如何实现? 当下,便就是在张宏退回朝班之际,他很轻但却显然足够引得起朝上所有人的注意而微微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或许落在旁人眼中代表不了什么,但落在此刻也同样打算退回朝班的刑部侍郎崔日用耳中那绝对无异于一声炸雷,也正当崔日用正在退回之际,在这朝堂之上他突然变色,随即向前两步,莫名跪地,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有关郑员外郎那些事情无须再查,这几日来,自状元公接手了监察院事务,便已然是核实了关于郑员外郎的许多事情!” 全场惊诧,寂静无声。 包括那位今日一早只是打算看这一场好戏的平王李隆基殿下都是满面的惊愕,而在这惊讶的同时,李隆基也逐渐皱起了眉,他转身,望着那个始终从容平静的少年郎,忽然莫名一笑,苦笑不已:“不曾想,那少年居然将手……伸到了本王这处,只是这崔日用又何时与那少年有了如此计划?”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崔日用这突然的一言当然是再一次的掀起了今日早朝的喧闹,这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在这个时候自然对今日这事也再为明白不过,都是混迹了仕途许多年的聪明之辈,这些人到此时若再看不出这位状元郎对户部是势在必得那才是最奇怪的! 便连楚东则也是惊讶中带着几分赞赏与落寞而转身看着了那少年,他如何想得到除了他的那些安排,这少年居然还能一手接一手一环套一环的出了如此多的手段?他又如何能够想得到他印象中那锋芒太盛的少年居然是如此的心思慎密? 也在崔日用说了这话后,张宏终于也瞧到了那位崔宰辅的动摇,仅仅是由他微颤的手便可看得出他到此时怕是再也不可能隐忍下去! 只不过,他又该如何来化解张宏一手必得的局? …… 先是惊讶,随后望了那位刑部郑经同侍郎一眼,皇帝陛下似乎也不敢相信这少年的那些计划在真正施展了出来之时竟然是如此的凌厉,他犹豫了下,但终于还是问道:“不知爱卿可有异议?” 自然是在问着刑部的郑侍郎是否也知道监察院暗查郑凉的这件事情。 依朝上不少大臣的想法来看,郑经同似乎无论怎样都会来反驳崔侍郎的那些言语,因为再如何来说那郑凉也始终与这位郑经同侍郎出自同门,他二人都乃是城南郑氏的子辈,在这等时刻也必然是会站在同一阵线的。 然而,郑经同却是苦苦一笑,摇头道:“臣无异议。” 由不得郑经同如此来说,事实上且先不说他府上那位郑言郑三公子已经提前跟他透了口风,便连家主郑经略也是表示支持郑言的,既然如此,那郑经同又如何敢去公然与家主作对而扶持这么一个才不可堪不大用的同族兄弟? …… 似乎,今日早朝的这一切都到了见真晓之时,而那位崔宰辅无论如何也必须得作出态度了,这个时候其实他已经微微思虑了一番,向着户部他的那位同族崔侍郎打着眼色了。 可是,便在此时,意外再生,完全出乎张宏意料的同时也杀了张宏一个措手不及。 窦怀贞。 今日早朝始终沉默着的太平公主那一系的强有力官员终于有了举动,他出列,毫不掩饰他的愤怒,向着皇帝陛下一拜道:“陛下,微臣以为便就如此定了郑员外郎的罪实在有失妥贴,且先不提监察院一切事宜本便先由微臣自来决议,单单就刑部崔侍郎一语,似乎也不可以偏概全!” 窦怀贞有愤怒的理由,作为御史大夫又同中书省门下三品的他,完全是当朝宰辅兼御史台主官,可便就是他这么一个举足重要的大臣却硬生生的给张宏无视了,这让他如何能够不愤怒? 再者,张宏与崔日用的这些配合,那根本便是在表明着,从今日起,监察院将不再受御史台节制,这如何能让他忍的下来? 窦怀贞的出言之后,很快那礼部尚书崔缇也出身而言,他们这些属于太平公主殿下心腹的官员似乎在今日本没有出声的理由,事实上太平公主殿下也确实交代了他们在朝上不得为难……那少年。 可崔日用出来了那便一切都不同了,要知道崔日用背后站着的始终乃是平王殿下,而太平公主与平王殿下的矛盾早已随着赵王病倒一事彻底凸显,既是这样,对于平王殿下可能会支持的事情,他们当然须要表现出反对的姿态。 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今日的早朝再形象不过。 也是崔正礼怒而将要出手之际,谁又能想到太平公主殿下的那些官员居然率先走了出来? 伴随着随后的岑羲等人一一出列,张宏满是苦涩而沮丧的发觉他先前的担心,倒完全是担心错了方向,他所真正担心的斜封官们并不曾出来阻挠他的计划……可太平公主的这些人…… 难道,他慎之再慎而决定下的计划当真是第一步便面临了夭折的局面?表面上,他似乎再怎样的不甘却都只能承认。 …… 可事情依旧不曾到此结束。 平王李隆基殿下在太平公主手下那些官员出列后,先是玩味一笑,随即看了看张宏那少年,竟是忽然出列,坦然言道:“陛下,儿臣以为窦大夫此言有失偏颇,难不成没了御史台这监察院与刑部的话便可不信了?儿臣倒是以为,既然张少府给出了真凭实据,而刑部先前又有了论断,郑侍郎与崔侍郎都知此事,那此案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