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仓促开业 (第2/2页)
个是“请现场讲一个故事来听” 这几个问题,刘涣以结构化的要求去一一剖析,并说明了评分标准。赵挺觉得刘涣真会玩,赵汝愚却觉得刘涣这几个问题很好,最妙的还是这种考法,确实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许多素质来,所以他义不容辞地当了“考官”。 这次招人是“内招”,受众面小,也含有官家插手的韵味,可也顾不得许多,毕竟万事开头难,有“廉价”的劳动力,哪个不想用呢那些个厢军全是拿的朝廷俸禄呢 消息不胫而走,不多时便在信州大小“官员”和厢军之中传开。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在信州府衙,大堂之上,刘涣、赵挺、赵汝愚三人正襟危坐。左右两边各有三人,左边放着一个沙漏,用来计时;右边之人负责统计“分数”,门口又有接引之人,之后便是长长的队伍 这事情很新鲜,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大家议论纷纷,不晓得赵大人到底要干甚么 刘涣温和道:“叫第一个进来罢” 片刻后来了一人,长得贼眉鼠眼,猥琐得让人愤怒,他一见这“阵势”,有些像上公堂,心中一阵嘀咕,暗道自己没有“犯错”,但还是忍不住跪了下去。 赵挺怒道:“不许跪你身前有座椅,坐好” 那人颤抖道:“谢国公大恩”心底却想,还有“不许跪”的说法,这大宋朝是怎么了 刘涣见他表现,心中难免失望,可这等玩意儿毕竟前无古人,他也就释然,开口道:“你不必紧张,我们要问你三个问题,若你在规定时间答得好,以后便不用去厢军里面劳役了,就跟随国公办事,领取双份俸禄,你听清了么” 那人一见是个小少年,心底猜测这便是传说中的“刘秀才”了。微微低头躬身,道:“多谢刘秀才提醒,多谢两位大人厚恩,小的记住了” 刘涣一想,这人虽长得猥琐,但还算灵活,当即开口道:“你怎么看待三人为虎” 那人却还不适应,但眼珠子一转,见得堂上三人都在看着他,他心底一阵紧张,暗想“这便开始了么,好快啊,不用验明正身、问明户籍”赶紧平复,收拾心绪,正色道:“那故事倒是有意思,可惜有些缺德,小人以为不可取,我大宋”他一开口便滔滔不绝,但对问题的看法全无新颖和深入的见地,尽是通篇鬼话,刘涣很失望,给他打了四分满分只有十分 赵挺见他滔滔不绝的满篇鬼话,心中也厌恶起来,暗道我大宋朝便是败在你这等夸夸其谈的人手中,他当下问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听故事因该注重哪些因素” 那人沉思片刻,嘿嘿一笑,显得得意忘形,道:“这听故事嘛,悄悄听就是了,若听到精彩之处,拍手叫好,或赏些钱财就是。” 刘涣一见他的回答,还是停留在“听书”的观点上,直接晕死,显得垂头丧气。 赵汝愚没了精神,那第三个问题也不问了,直接说:“你走吧” 那人莫名其妙,颤颤巍巍地道:“这这不是,大人,还有一个问题呢” 赵挺“啪”的一声,用手拍在桌子上,道:“滚出去” 那人这才一溜烟,跑个没影 经过层层筛选,三人从早上一直忙碌到了黄昏,终于完成这项工作,前来面试的三百多人,最终只录取了二十一人,还是勉强录取的 赵汝愚直叫苦,说这等苦活,还没有批阅童子试的文章有趣呢,以后说甚么也不干了。 过了翌日,刘涣叫来那二十一个人,好酒好菜招待一番,又介绍给赵挺认识,便开始了疯狂的“培训”。 还别说,这几人确实算得“出类拔萃”,三天时间,将信息的采集、报送、宣传;印刷技术的掌握、熟练、实用等全部学会。 在一个清早,众人还在平凡的生活忙碌的时候,突听得信州城北,炮仗声噼噼啪啪,好不热闹。 大家赶紧快步前去凑热闹,原来是一家做生意的今日开张。可那馆子却怪异得很,也不见得里面买甚么东西,只有那正门上面挂着一块大牌匾,上写几个大字,正是“南方报社” 众人莫名其妙,可也不见店家出来解释,更不见店家出来吆喝生意,觉得无趣之极,定是哪家公子哥在戏耍呢,渐渐地走开,当成了笑谈 刘涣和赵挺一阵忙碌,那二十一人而今各司其职,开始在印刷刘涣的诗词文章、赵挺的“石头记”连载、赵琦玮的“其妙算术”、赵汝愚的“信州政要”、临安府的“人文风情”、隔壁州县的“人命案子” 刘涣早把报纸的排版想好,大家也依葫芦画瓢。 便在众人忙得不亦乐乎之时,辛弃疾来了。他叫走了刘涣,当着赵汝愚的面,向刘涣宣读了皇上密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