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宫观 (第2/2页)
见这道泉确实能舍弃富贵,一意传教度人。虽然不是全信他已得了地仙之位,面临天劫,但就这份向道之心,已是超越常人太多。见惯了道士沉迷俗世繁华的徐守信,便觉得这自然道怕是真能创下一份基业,甚至是振兴道门亦未可知。 徐守信想到这,更是有心助上一把,又怕这自然道根基太浅,有心助些钱财。于是问到:“若是得了观额,道友可有何筹划?”。 说起规划,翟南早就与保罗推演清楚,端是规模宏大,设计精妙。正愁无处炫耀,这徐守信撞上门来,自是求之不得。犹觉得只是嘴说无法阐述清楚,便取过数张白纸,铺在桌上,比划解说起来。 眼见这道泉硬是将这道观分成龙空山和石丰,上下两院,光是一处龙空山上院便有数十处殿宇,划成七八群院落,房屋数百间;而那石丰下院,不过是充做知客及一般信徒礼香之处,也是七进百余屋宇的大手笔。更不需提那附带的各种绿植,供排水设施。更离谱的是竟然将那石丰小村也一并包了进来。而上下两院之间更修有近十里石路连通。 徐守信只觉得实在是难以置信,这道泉莫不是要修皇宫不成?自己本想着此次来京,陆续得了官家赏赐几千贯,若是需要,便都拿出来赞助。哪知道泉心大竟至如此,这几千贯怕是连那多达数十个的厕所都盖不全。 而翟南此番是第一次完整向他人介绍心中教廷蓝图,唯恐不够引人注目,尽是往这工程如何宏大上说,恨不得踮起脚尖比划那殿堂有多高,又张开双臂合抱示意那柱子如何粗大,一口气便说了近一个时辰,直说得汗流浃背,才算大略讲完。 看这道泉正眼巴巴等着自己夸赞,又见他说得幸苦,徐守信倒也不好直斥荒谬。捻了半天胡须,才委婉地说到:“如此规模,怕是要供几千人住吧?”言下之意不过是,自然道人手不多,只需够用就好。 “只供千余人住,还算宽敞,再多怕是就有些局促。”翟南是以原时空白领公寓的标准衡量的,“此次我已将京兆府一路的空白度牒尽数买下,得了一百七十余张。再收些童行之类,加上所雇佣的杂工,估计暂时不会超过此数。” 徐守信顿时捻断了几根自己的胡须。一路度牒百七十张尽数买下,这便至少三万余贯去了。便是茅山这等当世最大的宗派,怕也断难一次做出此等大手笔。 “不想道友竟然如此豪富!但若是尽将此观建成,耗资更需近百万贯,又要供养如此众多弟子,实非易事。道友须得想仔细了。”徐守信终是觉得这自然道纵是有些积财,怕也难以支撑。 百万贯就是五十万两白银,宋两约合四十克,折下来差不多十吨白银或是一吨黄金。提炼起来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能量损耗。不过若是分步实施,只提炼质量较少的黄金,左右不过个把月的存在时间当量,还算是能够承受。这次去趟熙州,几万人忽悠下来,估计延长的就远不止这点存在时间了。 所以翟南倒是不担心钱财,点点头说到:“总是要三四年才能建成,应是无甚为难。这几年便要于各处传教,人手少了可是不成。我这次去熙州,若是方便,还要将那边的度牒一并买下。据说那边因为用兵,用度更大,朝廷给的度牒能有三百余张。” 三四年便要建成?徐守信略做盘算,却是不信。但见这道泉对钱财上甚不在意,便不好再说,只是将自己想赞助几千贯的念头按下不提。 翟南哪知道自己一时吹嘘便白白少了数千贯的横财。又想到总不能建起这宫观,却尽是素墙原木,那岂不就象在原时空买个千万豪宅,却不装修只住毛胚?而这艺术之事,却不是靠着检索资料就能解决的,得有这灵性才气之人才能主持。 因此,便向徐守信打听:“神翁可知,何处能延请到擅长这庭院布置,房屋装饰之人?这道观若是要建,还需寻得一人主持这等事项。” 愣了一下,徐守信才明白过来,道泉说的是营造格局和装饰,便推荐到:“京中便有一位道友雅擅丹青,于这营造格局之类也是精通。此人也是姓徐,名唤知常,如今正在道录院供职,负责作些应景画。平素与老夫颇为交好,言语间颇有些厌烦如今的差事。明日我便去代道友邀约,想来那徐知常必不推辞。” “那自然好!如此便也有劳神翁了!” 提到道录院的画,翟南脑中就浮起陈雷揣着一堆春宫被抓了个正着的窘迫模样,忍俊不住之下,就当成一个笑话说与徐守信听。 “呵呵!陈雷正是那徐知常的弟子,生性跳脱,实在不是修道的材料。不过说起画技,却是徐知常几个弟子中最得真传的。徐知常曾向老夫夸说,这孩子必然能成一代画圣。那孩子也是有趣,常以此自勉,还刻了方印,自称画中圣者。” “啊?”翟南想起那几幅画中,都盖有画中圣者的印,“那几幅春宫都有这印记,看来都是他自己所画的。哈哈!果真是有趣的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