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19 将帅(三十) (第2/2页)
也就导致了,几个小的对糖更加热衷,有糖就啥事儿都好说。 明光还比较会来事,先给他姐夫盛了一碗,末了问,“姐夫你要放糖么?” “不要。” “那好吧。” 宁熹光闷笑着将碗筷都端到院子里,月光也过来帮忙。一家五口在院里吃完晚饭,觉得舒坦的不得了。 山村里是有不少蚊子的,尤其是他们家又靠近水边,生长着不少杂草,蚊子相应的也比较多。 但宁熹光在自家院里密密麻麻的种了一圈驱蚊草,万寿菊,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既能当观赏性花卉,还有强效驱蚊作用,以至于他们这个夏天在家里都没有被蚊虫叮咬过。 晚饭后宁熹光去洗澡,月光和明光刷碗。 等冲完凉出来,几个小的也要出去了。 他们要去摸知了猴。 知了猴可以烤着吃,也可以过油炸。自从宁熹光给几个小的做过一次后,三人记住了那美味,至此后,不管吃完饭天多晚,都要拿着手电筒出去溜一圈。 宁熹光和傅斯言闲着无事,且现在暑气还很大,两人便也出去走走。 他们就不紧不慢的跟在三个孩子身后,看他们一会儿惊喜的欢呼一声,一会儿说一声“我找到一个”“这里有好几个”,欢呼的声音大了,就引来了村里不少熊孩子,大家伙借着手电筒的光,摸知了猴。 将近晚上九点半时,暑气散的差不多了。 三个孩子拎着半桶的知了猴,心满意足的回家。 宁熹光听他们数数,今晚上足足找了五百多个。这么多知了猴,分锅炸都得炸好几锅,什么时候能吃完啊。再加上现在又没冰箱储存东西,这东西也放不住啊。 宁熹光苦恼的不行,可苦恼归苦恼,她还得先把知了猴冲洗干净,用盐腌上,这样过油炸的时候才入味,才好吃。 第二天一早照旧要起来上工。 宁熹光这几天也提着心劲,天不亮她就睁开眼,挣扎着要坐起来。 可不仅没坐起来,反倒又被人拉了回去。 她这才后知后觉想起,床上还睡着个人呢。她睡懵了,把元帅大人都忘了。 “我去上工,你再睡会儿。”傅斯言说。 “你睡吧,出了半个月任务,肯定也累了,你好好歇歇,什么时候睡醒什么时候起。” “睡不着了,还是我去,你再躺会儿。” 宁熹光被傅斯言强硬的摁下,眼睁睁的看着他穿戴好出去了。 可这都醒了,她还能睡得着么? 宁熹光索性也不睡了,慢吞吞的穿好衣服走出房间,而后慢吞吞的洗漱。 准备做早饭时,她一眼看见吊在厨房悬梁上的野兔,猛一下就来了精神。 她忙不迭的和面,熬粥,剁馅儿。 宁熹光准备做兔rou饼。她把兔子两根大后腿全切下来,又将胸脯子那块儿rou也割下来,然后配了两根葱,剁吧剁吧剁成沫。 最后调味、搅拌,上锅烙,一气呵成。 月光是被rou饼的香气馋醒的,与此同时,明光和小幺也肚子咕咕叫的起来了。 宁熹光就喊月光,“快点洗漱,一会儿去摘几根黄瓜。” “唉,知道了大姐。” 最后,这天的早饭是黄澄澄的小米粥,千层兔rou饼,菜么,就是一个拍黄瓜,一个香辣兔rou,还有一个油炸知了猴。 宁熹光快要把菜炒好时,明光已经收拾好自个儿了。不仅如此,他把小幺也拾掇好了。 见大姐已经准备盛饭了,明光就说,“我去喊姐夫回来吃饭。” 抢收么,为了多挣几个工分,不少人家都不下场了,都是由家人送饭过去,在田间地头随便对付一口就算了。 他们家不缺那几个工分,也不少那点吃食。 事实上,要不是怕村长脸面上过不去,他们一家子完全可以不参加劳动。只凭傅斯言挣的,还有宁熹光现在挣得票和粮食,要养活几个小的简直不要太容易。 吃过早饭后,傅斯言依旧去抢收,月光、明光和小幺也提着篮子上工。 小孩儿一天也有四个工分呢,他们好好捡麦穗,也挣工分养家。 宁熹光被大家一致要求在家做饭,她想想就答应了。 这一段时间来,因为忙着临时医护站的工作,她都没多少时间给几个小的做好吃的改善生活,加上傅斯言又出了半个月的任务,也确实需要好好补补,那她今天干脆就不上工了,就在家给他们做好吃的。 宁熹光这么想着,就在心里盘算着上午做什么好吃的。 不过,还有一件事她还没忘。 她开口对月光说,“把这些知了猴分着给兰兰家,还有老孟叔家送点过去吧。太多了,又不能放,咱们吃不完就坏了。” 月光应了一声,拿着装着知了猴的玻璃罐子就走了,宁熹光这才出家里的票,骑着自行车往县里去。 她买了七斤五花rou,这大手笔,可以说她自个把那个rou摊子上的五花rou几乎包圆了。卖rou的又见她挑选了不少没人要的大骨头,心情大好之下,又干脆添了她一根筒骨。 宁熹光也满意,之后又拿了票去买了不少面粉,才骑着车往家赶。 今天上午宁熹光准备蒸大rou包子。 她发了一盆面,然后泡了不少蘑菇和木耳,等蘑菇和木耳都泡发了,就剁碎了放在一边待用。 想了想她又摘了几根青辣椒,也剁碎了,然后剁rou。 最后,把蘑菇、木耳、青椒碎和剁好的rou放在一个盆里,调馅儿,搅拌。 天热,不过片刻功夫,面也发好了,宁熹光手脚麻利的开始包包子。 谁知道今天预估的不太准确,等rou馅儿都用完了,还剩下一剂子面。 她见天色还早,索性麻利的去院里割了一把韭菜,又捡了几个鸡蛋打碎了煎成蛋絮,准备用剩下的面粉,再包几个韭菜鸡蛋馅的素包子。 等包子都包好了,宁熹光一看才忍不住倒吸一口气,今个包的包子可真不少,足有百余个。 也好在家里的锅台上还有三个蒸笼——这是当初让木匠师傅做衣柜时,顺便让人家做出来的。原本是为了过年蒸馒头、豆包时不用太费劲,没想到还没等到过年,这几扇蒸笼就派上了用场。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