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以神为名 西南始治 (第2/2页)
饿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因此,李威想了想,让手下士兵熟悉农事的,甚至他自己都亲自出面,正好万族大盟会,各部都来了不少人,于是教导他们做江东犁,先进的耕种,甚至教导他们做梯田,那种式水车。 这是大限度让他们能吃饱肚皮,然后又在他们部族中设立草市,这些所谓的神马x部族或者x国,有时候一个村庄就是一个x国家,简直莫明其妙,物资单调,缺少物资了,同样不能自给自足,不能自给自足,就不会安份。设一个草市,是让他们能与外界j换的,用自己的出产,就能j换到想要的物资,那么就会努力生产狩猎,而不需要通过抢掠来获得。没有抢掠了,就能安份守己。 总之,李威用了心的。 但对传授文明,李威一直很迟疑不决。如果教导他们做竹纸,认汉字,甚至各种书籍。有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汉化,民族大一统。第二种结果,就是自己来个神马的“醒悟”,然后象后来的西夏一样。又似乎有过的历史,给了唐朝戗害,一直迟疑不决,于是隐忍。 这一传授,就是大半个月时间。 李威扎营的这片湖畔,于是每一天闹非凡。这些酋长们不知道李威肚里面的x心眼,只是看到李威在用心地教,心中十分地感谢。教完了,然后协助他们立界碑,将各部族疆界确定起来。再分封官职,一万多个x部族皆成了羁縻州,每一部的酋长皆是刺史。当然,不需要朝廷付薪饷的,名义之职,无所谓。李威是姚州道的行军元帅大总管,又有这个权利。不过有功的几十个主要大部族,还有另外的封赏,是什么将军或者其他的云云,那个李威就不能作主。 但这一次朝廷动作有些,李威没有离开,圣旨下达,细奴逻等人皆有封赏。主要是高兴,击败了吐蕃……只是薛仁贵杀得有些狠,一万多吐蕃士兵几乎全杀完了,只有近两千的吐蕃俘虏,送到洛阳。 薛仁贵与梁积寿等人,朝廷还没有实授下来。他们也需要随李威一道离开,等候…… 当然,李威没有忘记诺过碧儿的事,让各个部族配合,捉了二十几只孔雀,这是要带回京城的。 然后李威离开洱海,那一天,无数的酋长与百姓来相送,蛮人野蛮,不开化,可心眼实在,一个个伏在大哭,有的捶xn顿足。表达自己的感谢。 梁积寿道:“薛将军,也许以后姚州说不定还是一个好地方。” 姚州穷,又是蛮人,所以官员不愿意前来,前来的有的是贬职而来,有的官声不好的官员而来,官员不好,百姓剽悍,于是时有不好的事生。但经太等于将百姓洗脑了,治理起来不那么困难,面积又大,似乎不是那么难治理。反而真是容易出政绩的所在。 裴行俭摇了摇头,说道:“刘相公说得对,非是下亲临,西南不平。” 他指的平不是平1un,而是平定,包括治。一是太的能,二是太的威望。换其他任何人,除非皇帝陛下亲临,都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狄仁杰没有说话,眼中却闪着光彩。 这些蛮人的酋长一直相送,带着帐蓬一路送到姚州,依依不舍地停下。 回去的道路走的还是戎州,不敢走雋州,害怕吐蕃人恼羞成怒,出兵报复。出了戎州,终于能看到文明的气息。李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刚出,就迎来了朝廷的钦差,旨意有些出人意料,让薛仁贵担任姚州大总管的,梁积寿大约是因为许多酋长上书,赦免了死罪,以白衣份协助薛仁贵治理姚州。梁积寿原来手下几员战将,也先后赦免死罪,有了一些职位。大约朝廷还没有听到西南的具体消息,害怕西南暂时平定,还不能安份,于是用这两员大将继续坐镇。 朱敬则道:“须是这样做,否则以后武将不畏失败,会多有轻敌之举,误国殃民。” 李威看着西边的山峦,没有说话,畏败,唐朝军队已经不是前些年唐军,大非川是一个开始。但没有说。 心中也不大认同,姚州安定了,连铁桥都捣毁了,两员大将坐镇,颇是1n费。但自己不能扭转老的想法,于是与薛仁贵这几人作别,继续北上,就到了益州。 益州官员远远迎了出来,一路相陪,向益州城走去。忽然在一座山前面停了下来,李威指着它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益州刺史说道:“这是圣上的旨意。” “圣旨啊,”李威意味深长地呢喃了一句,然后徐步走了过去。 心中又想到,又继续开始了。但对国家百姓倒是好事……老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也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