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_第二百四十章 立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立志 (第2/2页)

率所至。昔,晋李憙弹劾山涛、刘友、司马睦、武陔侵占官田,请免涛等官,陔已亡,请贬其谥。武帝奖憙惩友,而涛竟不问。而天下皆以憙言是,涛等则不能赦。言非憙则不能奖。又,四臣同罪,友诛涛等不问,施法避贵惩jiàn),非治政之道。创业之初,政本不立,无法垂统后世。后来果不其然。当时之惩,如有罪孤罪当其冲,而不惩,如无罪,至少杨思俭则不必流。此二者亦是一理。当初之罚已过,二人流于岭南一年有余,惩戒已足,也为他人立过榜样。此时召回,不是不可。不然一有x过,不给悔改机会,长流岭南,诸司官员岂不心寒乎?”

    万事得说出一个道道来。

    用司马炎中一案来证,就显得有道理。而且后一句话,也颇让李敬玄心动,大过大错,可以杀可以流,只是x过错,那个官员没有政敌,那个官员又不犯错,百密一疏,此为常理。流放岭南,惩戒即可,可一流不归,施法显得有些残酷了。

    主要,朝中各个宰辅与太关系似乎都十分友善。他自己也算一个,可论友善度,却不及刘仁轨、戴至德、郝处俊,甚至不及阎立本。李威没有寻找他们三人,而找自己,也是一种信任,一种改善关系的楔机。

    于是拱手说道:“下仁,但此事下勿要出头,让臣等来替下办好此事。”

    李威这松了一口气。

    可是两天后,李敬玄却找到他,苦皱着眉头说道:“下,已来不及了。”

    “何出此言?”

    “徐舍人去了岭南后,因为体不好,立即生病,不久后就去逝了。杨尉卿也因为年已高,去了岭南水土不服,刚刚杨家接到消息,去世了。”

    李威一直在担心,也有了思想准备,然而听到后,脸sè立即变白,手中的茶杯险些落到地上。

    “下,生者还生,死者已死,还以国事为重。”

    “孤知……”

    但李威只是呆坐了一会儿,就去了大理寺,狄仁杰正在处理积案。找到狄仁杰,说道:“狄卿,为什么要瞒孤?”

    “何事?”

    “杨思俭与徐齐聃的消息。”

    狄仁杰叹了一口气,终于没有瞒住。他只好说道:“下,此次南行,你是不是大捷而归?”

    “是啊。”

    “臣又闻吐蕃那个王妃亲自来到长安,想约同我们大唐,一起置论钦陵于死地。但臣问一句,噶尔家族有没有真正谋反?”

    “没有,”李威摇了摇头。知道得不多,但知道噶尔兄弟很不将吐蕃王室放在眼中,几十年后被吐蕃王室nn死了。什么时候nn死的,怎么nn死的,不知道。好象论钦陵的儿因此还投奔了唐朝,替唐朝立过功劳。还有一点,只是轻视吐蕃王室,并没有真正谋反。

    “功高则震主。下虽是太,可眼下还是陛下的儿臣。但此次大捷,下名声隐隐在陛下之上。此时下需戒骄戒躁。如果下知道,一时暴怒,失了方寸,后果并不是很好的。因此,臣一直没有说。”

    不提则罢,一提李威猛地想到临行前裴行俭也说过一句话,下只需安排大捷后的事务。

    狄仁杰又说道:“下,如果觉得歉意,徐杨二人皆有n尚在人世,以后下可以做一些补偿。此时下失措,圣上未必会开心。圣上nt秋尚盛,一旦不开心,就会被x人所乘。况且二皇已有了意……”

    说到这里,狄仁杰有些头痛的,早知道了他们死因,却不停地向两户人家打招呼,说明事轻重,不要烦恼太。谁曾想,太居然这么就得知。

    “孤知道了。”李威说着离开,可是心中十分不悦。对杨思俭没有什么感的,徐齐聃只是略有好感。但对两个少n很觉得内疚,自己没有给她们带来幸福,甚至连京城都不能呆,只好逃到扬州。这还不够,连累着她们父亲都因为自己丧命了。

    说到底,自己不是皇帝。

    这一次真正对帝位产生一些渴望。

    心中也清楚,兵变行不通的,也许因为西南一行,自己能调动一些心折的羽林军将士。可是父亲没有过错,即使是这些将士,如果自己带领他们殴打明崇俨会同意,可兵变多半不肯。即使兵变成功,开了先例,以后自己老了,儿带人兵变。再到孙。整个国家就1un了。

    可等待,不是办法。

    还不知得等多少年,父亲疑心病如此,又有母亲暗中虎视眈眈,就算这两三年自己不象历史上突然死亡,以后nn不好还是逃路的下场。想到这里,心中下了一个决断。

    立即返回,让太监向各个宰相传达命令,到延英中议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