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_第二百五十七章 论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论菊 (第2/2页)

外的种种不熟悉,虽然也看到听到一些胡人与大食人靠丝绸之路与海运赚了许多钱。然而对大海陌生,怕有风险。又是为渠筹款的,出的钱少,得不到名额,出的钱多,自己又拿不出。能拿出的又不想谋这个财,居然僵持下来。主要是看到众儒群激愤,那个所谓的岛主,只是虚衔,连一个正式的品阶也没有。朝廷又制订了许多框架做了限制,让许多人打退堂鼓了。

    询问的人有,有动向的人却是很少。

    这让李威感到郁闷。

    秋天又深了一分,风一吹,已经听到沙沙的落叶声。

    李威正在崇文馆,听大儒们讲解经义。策划是他的,具体执行,不管了。再说,也吵得狠,不大想听。于是继续代父亲“监国”,甚至有意识尝试批阅一些奏折。但也感到自己还是有缺陷,因此,批阅得不多,多是以学习为目标的。有时候也回到东宫,甚至继续在崇文馆学习经义。

    这也是体慢慢强壮起来,j力好了。换作前年的体,绝对承受不起。

    一个太监走了过来,说道:“下,皇后请你去大明宫。”

    将李威引到蓬莱山脚下,紧挨着太掖池有一个凉亭。太掖池里的荷叶全部开始渐渐枯萎,但凉亭东边却有许多菊花,开得正是浓烈。武则天就坐在凉亭里,品着茶,看眼前的秋景。李威走过去,行过礼问道:“不知母后喊儿臣前来何事?”

    “本宫好久没有看到你了,喊你过来陪本宫说说话。”

    “儿臣不胜荣幸,”李威答道。

    随便聊了几句,武则天便询问起他的几项政进展。

    经过这么长时间,老谋深算称不上,但对政治懂了许多。也看出来了,现在母亲权利是在内宫之中,朝堂上的基础却是很薄弱。对朝堂的影响是寄附在父亲上,父亲不给母亲处理政事的权利,母亲依然只是一个纯粹的皇后。又因为母亲这段时间,做人低调,几乎朝堂上的所有重臣都将母亲遗忘了。

    但李威不敢疏忽母亲的,小心地将这段时间生的种种说了出来。

    武则天只是聆听,一直没有说话。等到李威说完了,说道:“好久没有听到你写的诗了,这四周菊花皆已金黄,可否为本宫作一诗?”

    不明白母亲心意,心又不大好,随便拣了一诗y了出来,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渐斜。不是花中偏菊,此花开尽无花。”

    武则天道:“这诗中略有肃杀之气。”

    不过每人喜欢的花卉皆是不同,这个儿多半喜欢的是荷花,自己却是牡丹,又说道:“自从陶渊明一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皆以菊花雅淡。其实本宫不是很赞同,菊绽放在秋天,是他花凋零之时,孤芳自傲,x格泼烈,不能算作雅约。一到了秋天,万物开始凋零,正是冷肃之季,虽然开得芬芳,不能说是淡然澹泊。”

    不知道母亲是随口而说,或是另有所指,或者对陶渊明没有好感,李威应了声:“是。”

    “你既然作出这诗,心大约不。其实驭人之道,亦同驭马,一味软弱,便是可欺了。”

    武则天语气很柔和,可话音里分明带着nongnong的杀戳之气,话音刚落,四周一片金黄的菊花,都仿佛害怕地低下头去。

    然后又说道:“去吧。”

    李威云里雾里,不可能母亲喊自己前来,询问几项政进展,其实不问,想母亲在大明宫估计都清楚地知道了。又不可能与自己谈秋天谈菊花。或者另有所指,想不出来。于是到了傍晚时分,来到狄仁杰府上。老奴端上了茶,李威喝了一口,道:“狄卿,今天孤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

    没有办法了,想不明白,只好询问狄仁杰。

    “臣不敢,下请说。”

    李威将母亲传唤自己的经过说了一遍,狄仁杰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道:“皇后昔驯马之举,下可听说过?”

    “听过,”岂只是听过,这则故事在将来源远流长。

    “皇后与下j谈时,臣不在场,也不敢妄自揣测,可能皇后想法……是想下对言官态度稍作强硬?”狄仁杰拧着眉头,不大确定地说着。

    “对言官强硬?”李威惊讶起来。

    言者无罪,比如朱敬则对自己父亲飙,父亲虽恼怒,仍然给予奖励,也就是鼓励大臣进谏的。确实,某些儒生与言官的进谏与上书,给几项政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惑,甚至打消了商人的积极x。

    但不能说言官不好,没有言官的进谏监督,君王就会自大妄为,下面的大臣也会欺上瞒下。良x作用远远大于负面作用的。对言官的进谏,采取强硬的态度,就是父亲,也不敢。

    不过又狐疑地问道:“母后是帮助我?”

    这一句话外之音,狄仁杰都没有听出来,小心地答道:“毕竟事关关中漕运未来,甚至可以为国家带来大笔的赋税,下几项议事,利大于弊。即使是皇后,也不想因为言官进谏,使几次政终取缔。”

    也不是很肯定,对言官肯定不能采取强行措施,不让他们进谏。皇后难道还有其的话外之音?又或者是皇后随口说说,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可又不大象。因此又猜测道:“或者皇后,不是指言官,只是提醒下,做事要果断一些。”

    连狄仁杰都不能肯定,只有一点可以确定,说这句时皇后对太没有恶意。

    第二天,韦弘机送来了广通渠图纸,这是初步的图纸,正式开挖时,还要作进一步调查考证。李威看了看,再次找到几位宰相。李敬玄等人看着图纸商议,忽然李威灵机一动,让太监将一些言官喊进来。上书反对的人很多,有言官,还有朝野的儒生,儒生没有办法了,只好动言官的主意。

    几十名言官一会儿走过来,李威说道:“你们立即去三én峡看一下,看完了回来,写一份上疏给孤,孤对祖皇帝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民是何民一直不解,你们看过后,回来顺便也告诉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