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章 大手笔 (第2/2页)
成严重问题。 但另一件事同样吸引了官员的注意。 到了九月,有多的船舶返航。也不是很顺利的,海上遇到过风1n,一些人因为船只沉没,葬于大海,永远不能回来。还有不开化的土著人,时有冲突生。后面是麻烦,吃的亏不多。毕竟唐朝重武轻文,民间武风也十分昌盛,又不熟悉,窝里斗的况没有生,大家出海怕遇意外,于是结成大规模船队。尽管每艘船上的人很少,但皆带了武器,却不是倭国人所能比的。遇到不好的事,加上泱泱大国心态,多做出一些祸害地方的事。 不过主要还是j易,唐朝的好东西比较多,瓷器、漆器、纸张、布匹丝绸、茶叶,一些中原出产的香料与y材,yu器,甚至连陪葬用的唐三彩都带了出去。 到了外国,去换香料、宝石、象牙、珊瑚、珍珠回来,甚至在南海一些港口,换回大食人所产的玻璃器皿,与罽、氍毹、波斯锦。真没有,比如象倭国,那么就换金银铜铁,或者相关的矿石。这也是好的,唐朝金属严重缺乏,包括铁在内。简单的一个例,就是盔甲,明光铠虽好,不一定所有士兵穿得起,朝廷也打制不起。另外还有光要、细鳞、山文、乌鎚等盔甲,甚至为了节省铁料,用网兜盔甲锁甲代替,有的时候还用布甲、绢甲与木甲糊nn。一是造价高昂,二是工艺落后,三就是铁矿石很少,军用,民也用。金银铜价值不用说了,除了制器皿也饰外,可做货币。比如一匹布,便宜的只有三百来文,但有多重,换作铜币三百来个,朝廷的通宝钱只有一点五公斤,民间的私通宝,一公斤都不足。如果换成银,仅三钱,金零点四钱。不是不知道金属货币好处,正是因为金银铜不足,不便流通,所以用布匹代替j易。 语言也不通,也是麻烦。大多数j易时,拿出三四个盆,从对方手中拿过来一粒yu石,两相一推。土著人只是落后,毕竟是人类,也能明白。终究不是稳妥的办法,没有很好的沟通,生的误会很多。 财富多少,生了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事,朝廷不谈,有本事自己挣去,可仅凭后面一点,让许多言官失言。有了多的金属,给朝廷带来的好处,都是知道。但即使进了港,就是到了苏州港,货物辗转到了京城少得半年时间。不过有的商人已经让管事,骑马到长安,收购长安周边的出产,顺运河而下,与外j易。当然,一个盆换一根象牙不大可能的,可是中间差价很大,也赚了不少钱。 终于两京各个已经得到名额的商贾终于坐不住了,纷纷派人南下到泉州,商议造船,请聘水手船夫。此事也引起轰动,但让言官无语的不仅是带来金属,另外还带来了一些土著人的酋长,来到唐朝拜伏,对这个李威很是不屑,然而却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又有硫磺,需要商人从海外换回。硫磺有多重要,即使京城七岁顽童也知道的。 可仍然没有太的大手笔来得震撼。 韦弘机一听,呆不住了,拖着病怏怏的体,来到三én,见到李威便说道:“下,不可啊。” 本来工程就大了海去,再扩通三河…… 韦弘机脑袋瓜都大了。 李威笑了一下,说道:“能不能成,是用费。你马上就能看到。” 能得多少,得看姚璹的嘴上功夫。李威也没有底。但九月到来,秋收渐渐结束,已经能开始着手施工。于是招募民夫,同时大量物资运输而来,包括各种炮锤,甚至在丹水,考虑到特殊地形,让船只两端下锚,利用船舶桅杆做锤臂。以及钻机,还有炸y,蒲草包,焦炭,以及其他的物资。民夫不会需要三万五万的,主要是物资的费用。铁柱未议,二十万缗钱的开支,也无法议。但好在不急,即使是丹水渠,也可以从易到难,从沙滩着手,到石礁。 大量的物资到来,丢给了韦弘机与朱敬则。他又带着魏玄同与韦思谦到了丹水。姚璹不在,李威只好自己亲自主持。没有立即施工,在做进一步调查,不仅是排除险滩的,就是作为辅渠,以后漕运量加大,船只载重吨位也会增加,溯流而上,小船可以用桨橹篙向上流行驶,大船却勉为其难。特别是一些急流之所,还需要设立栈道,用纤夫背拉,让船舶安全驶过。 又要开凿一条安全的栈道出来。 另外中上游工程大,还需派人进一步地查探。 也是等水小,水越小,施工难度越低,用费越省。 到了九月末,李威的变钱戏法,终于揭晓,然而这一次引起的争议,却加大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