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十万贯 (第2/2页)
李威这禀报,中间没有多说,只说了二人开始在海外选地开柘了,也是所有出海商人,第一个在海外选飞地的。对这个李治不大感兴趣,所谓的岛主,当时就没有注意,加上所有人忽略,也让李治认为是一个玩笑。岭南都不愿意去,谁愿意去海上千里万里之外的地方?只是得多少钱,能让两渠修好,是他的。 点了一下头,不就是一个没有品阶的岛主,立即授予就是。 李威又说到铁矿之事,南海诸岛也有矿藏,也知道吕宋盛产金银铜铁,特别是铜,难道中原没有?得有这个技术找出来,因此这个铁矿大小他也不知。但是李治开始慎重了,带回来了许多金银,这个李治知道,可铜与铁是需要的,金银值钱,但不是货币,使用时要到僦柜去换。不然拿一块金去到市场买东西,人家准得说你神经病,也没有办法找零。 可铜又少,只好以物换物,用布匹代替货币,甚至少数贫困的山区,用铅铁,丹砂,或者麻丝ji鸭蜡漆相互j换。特别是李威在南诏设立的草市,大多就是这种j易方法。十分落后,可就是这个落后的方法,却使西南这几年十分平静,不仅是一只神鸟出来,万事大吉…… 铁就是了。 不由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李威这说出第三条,直接说出来。其实都在猜测他与二人关系,不知道二人是替自己经营,但知道二人与自己关系莫逆,李威索x没有否认,毕竟二人贡税,得罪了许多商人,在江南是过江龙,在岭南,同样有冼、冯与宁氏这些土族豪én,有了自己这个金字招牌,能保护他们人安全。 “十万缗啊……”李治嘴张了张,这不是小数字的,一个中州一年的税务所得,也没有十万缗钱。 武则天已经反应过来,不经意地瞥了儿一眼,这一眼略带一些感谢,能让母亲1u出感谢神,已是难得。武则天说道:“陛下,二人赤胆忠心,不能待之太薄……” 李治一直不吭声。 过了好一会儿,武则天又说道:“陛下……” 李治恍惚地说道:“也能赏一赏。” 赏了两个散官之职,梁金柱为宣德郎,为宣义郎,一个是正七品下的文散官,一个是从七品下的文散官。不算太高,可考虑到他们的地位,也不能说太低。并且改棉兰岛为宣德岛,二人为宣德东岛主,宣德东南岛主,毕竟太大了,出了当初制订的占地数量。又有一个不利的因素,两人一体,只能占有一个名额,这让李威有些后悔。 奇怪的是这一次居然没有大臣弹劾。 李威悄悄询问裴行俭,裴行俭答道:“下,二人前后捐出十几万缗钱,每年又为朝廷贡税近十万缗钱,只是两个散官,即便是言官,也无从劾起。又因为下感化,二商仁义……” 后面的话不大好说。 一是所付出巨大,尽管授予了两个散官之职,如果朝廷有一百个这样的商人,一下捐出一千多缗钱,甚至以后会捐助,再有每年带来的贡税,朝廷国库不会空虚,又有钱办许多实事。甚至皇上高兴,全国老百姓免征税一年都可以办到。当然,不可能的。 不过二人付出的很多,略有薄赏在理之中。即使想弹劾,皇后来势有些不妙,应当支持太,二人与太关系不一般,这时候弹劾,无疑是抹太的脸面。若是提前一年或半年,还会有言官指责的。 其实这不重要。 是十万缗钱带来的震动,不是少钱,就是让邹凤炽一下拿出十万缗钱,也非常吃力的。又不知道二商居然舍得将作坊盐场所得几乎尽数拿出,甚至透支,皆以为是航海带来的收益。 面对这个巨款,连名én望族的长者,多少都坐不住了。至少韦家的人已派了长老借看望良娣名义,正赶向洛阳,就是想询问太的。还有一些人派了管事,前往苏州询问其他海商。 这个事不难查,有的出事了,得不偿失,这样的人很少,有的因为货物携带错了,有的因为去的地区错了,收益还是少,但大多数人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船只还要保养,又要j税,不全部归于囊中,总体况还算良好,不但如此,看到收益,许多商人开始从小船换大船,到泉州订制。同时因为j易,购买了许多货物,这也刺ji了经济。但对这个经济拉动,知道的官员不多。即便知道,除了少数产业,是大户作坊得利,不是朝廷得利。因此不会有太多官员关心。 盘问后比想像的稍低,可也能让人心动。名声有可能不大好,可是为了收益,许多人皆在放高利贷,这个名声比航海名声差的。也听到死人,又不是家主出海,一名可靠的管事与部曲百姓,部曲的生命在这时代还算人命么? 这个十万缗引起的s动,终于将百姓群臣视线从武则天的十二条与北én学士上转移,然而这时候朱敬则与魏玄同皆派人送来急书,工程出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