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3章 飞行的角度 (第1/1页)
三局上半,和平学园被对手打出了一支安打。网 两出局后,早田商的第一棒打者榎本成功上垒。 不过幸好这一支安打生在两出局后。 投手矢部靠三振解决了后面的一位打者。阻断了对手的进攻。 而四局上半,矢部虽然被打出两支不连贯的安打,但也没让对手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至于和平学园这一边,反攻开始于四局下半。也就是场上打者们进入第二轮打击之后。 第一个上场的主将矢部明男略带侥幸的上了垒。 他原本打算用猜球的方法对付对方的投球。 不过两好一坏之后的第四球居然等到了对手的失投。 一颗滑球没能产生足够的变化,落入了所谓的甜区。 打者矢部没有放过这个机会。 轻挥球棒,制造了一支一垒安打。 接下来的德田球儿也凭着对投手投球的适应击中了棒球。 这球打到了游击手方向。 早田商的游击手石渡选择传向二垒,封杀了跑向那里的矢部。 但是再传一垒时德田自己已经踩过了垒包。 和平学园用一个出局数交换了一垒垒包上的跑者。 这显然是划算的。 作为跑者的德田要比矢部度快上不少。 在垒上自然也能给对手更多的压力。 而接下来,打击轮到了四番打者李元让。 “有什么要交代的?” 李元让刚才并没有等在打击准备区里,他从休息区自己的座位站起身来,路过八木监督时再一次问了上面这句话。 “没什么特别的。如果一定要说一句的话,别打內野滚地球。不过就算我说了这也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吧。” 以现在垒上德田的度,尽管跑者不在得点圈。但是李元让只要一支普通的一垒安打就能扳回比分。 所以打击方面无需为打者增添太多压力。 而最糟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內野滚地球制造的双杀。 可是八木监督也明白,李元让迄今为止的打击实力更多的是依赖天赋。 从夏天到现在,打击力的提升主要是挥棒流畅度和手臂腰腹力量的提升。 控棒精准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这都不是眼下马上能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了。 而通过最近的几场比赛,李元让自己也明白了一点。 他纸面数据上看起来很漂亮的打击成绩有一多半功劳要算在金属球棒身上。 李元让的视力确实乎常人,反射神经也是如此。 但他的挥棒技术还远达不到同龄其他强打者的水平。 大量的安打甚至本垒打都是依靠金属球棒对击球精度要求不那么高的特性取得。 如果非要说自己对球棒的控制有什么心得的话,那也只有一点。 击球的时机和角度似乎对棒球飞行的方向有影响。 如果把球一路跟到最后,棒球打向右外野的几率会更高,如果提前积极挥棒,棒球就更容易飞去左外野。 而李元让的击球有这种特性又恰恰是他控棒能力不足的一种体现。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打者,李元让的拉打与推打是被动的,不是基于自己的选择,而是基于对手投球的特性。 而早田商的投手小室投球的特性也很明显。 面对右打选手,他喜欢使用横向变化的滑球去进攻打者的内角。 右手投球的横投手出手点最右打者来说十分隐蔽。 打者只有在棒球接近本垒板不远处才比较容易观测球路,这样一来反应时间会大大减少。 这一招在前面的几局比赛里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但刚刚面对矢部的那颗失投球,让小室对自己的滑球谨慎了起来。 第一球,捕手大矢打出了滑球的暗号,小室摇了摇头。 于是这一球变成了内角高的直球。 看似是给打者的下马威。 但对选球精准的李元让来说,对方只是无意义的浪费了一颗坏球而已。 第二球,捕手再次打出了滑球的暗号。而投手再次摇头。 蹲防在本垒板后的大矢有点不高兴,站起身来要摘自己的捕手面罩。 不过冷静了一下之后还是蹲了下来。 暗号不变,还是滑球。 投手小室只好点了点头。 作为一年级的新人,小室面对前辈捕手摇一次的头倒不算什么。可摇头之后捕手坚持自己的意见,那作为后辈就只能服从捕手的指示。 不肯投滑球,归根结底是害怕失投。 无论内角还是外角,失投的结果都不能接受。 内角球的失投或许会产生触身球。 先不说保送对手的问题。 作为一位有体育道德的高校球儿,大部分的投手并不想伤害对方打者。 很多投手在失投出现触身球以后都会患上内角恐惧症。甚至比被砸中的打者心里压力还大。 而外角球呢,一旦失投对比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刚才矢部明男咬中的那颗滑球就是瞄准外角而失投的结果。 棒球会变成一颗缓慢失的直球落入好球区中心。也就是打者最顺手的位置。 投手丘上的小室把右手伸进手套,仔细确认了自己握球的姿势。 滑球的失投有一半来自投球准备的不充分。握球或者手指其他环节出了问题。 稍微冷静下来以后,小室开始展开投球动作。 而此时一垒上的德田球儿突然起跑。 棒球从投手丘而来。这并不是一颗失投球,而是来自横投手富有横向冲击力的优质滑球。 因为使用的是半开放打法瞄准,再加上这球原本就不是内角球。对李元让来说,这颗滑球算不上是“从背后出现”。但运行轨迹已经算是犀利。 对付一般的打者,这样的一球恐怕算是有足够有威力。 但李元让不一样。李元让不会被变化球的轨迹轻易迷惑。 他看得出来,这球太过于偏向外角,是一颗坏球。 作为打者,这种情况下本可以不必挥棒。 但德田的提前起跑让李元让觉得自己有必要来掩护一下这位队友。 这并不是一次早有预谋的打带跑战术。 不过李元让的球棒还是接触到了棒球。 这不是他第一次追打外角的坏球。 李元让刻意略微提前了挥棒的时机。 虽然算不得是“拉打”。但棒球飞行的角度被这种微妙的控制还是有所影响。 至少在场的所有人都看的出来,这不会是一颗界外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