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十九章 老太爷糊涂了?(为粉红票325张加更) (第2/2页)
昨天晚上倒是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赵安娘子做事还是极有分寸的,这个我知道;也不是要问你们什么,只是听说了怕丢了什么要紧的物事,所以问一句罢了。” 赵一鸣欠了欠子:“老太爷尽管宽心就是,府中没有丢什么要紧的物事;只不过是桨洗房里接连丢了不少的衣物,所以赵安娘子才安排捉贼的。” 老太爷点了点头没有再说此事儿:“你们的幼弟幼妹因我体不好,一直没有取名儿;眼瞅着就要满百了,昨天晚上我和你们母亲商议了一下,把名字定下来了。” 屋里的人自然都凑趣儿,大家纷纷问起。 “你们幼弟取名为一帆,他小小年纪便经了一劫,也不希望他后能光宗耀祖,也不盼着他大富大贵,只希望他能得一个顺字,一生都能平平安安。”老太爷说着话,看向了一旁的摇篮,那里面睡着的便是他的庶子,现在的赵一帆了。 赵一鸣和红裳自然是赞一声好名字:多一句话他们也是不肯说的。 老太爷不用人问,便说了自己幼小庶女的名字:“她的jiejie名字取在羽字上,我也只望她也能一世安宁,便让叫羽安吧。” 老太太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坐在那里听着:自老太爷体好多了,便把庶子庶女带到了旁,照料的事自然还是老太太cāo)心。 红裳和赵一鸣对于自己弟妹的名字,当然没有说话的余地,便只是点头称是;魏太姨娘轻笑一声儿:“过得三周,一帆便能上族谱了。” 老太爷点了点头,却没有答魏太姨娘的话;如果现在就让这两个孩子要上族谱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老太太把孩子认到自己名下就可以。 魏太姨娘在老太爷的话中听出了他对两个孩子的疼,以为他会为了两个孩子着想,让他们早早上族谱;只要老太爷如此做,那么接下来赵府便会闹些子,她也许能找到下手的机会。 府外的人又催了:香草送来的字条不假——这也不容易做假,她一直怀疑的是香草给府外人的消息不对;不管香草是不是动了手脚,但魏太姨娘不能不想想法子:她还真不敢惹恼了那人。 不过魏太姨娘不敢再设下毒那样的计策去害人:只有一个孙氏能代她背黑锅了,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动孙氏的;孙氏虽然可以替代,但那人并不想换人。 所以,魏太姨娘便想借莲、琴两位姨娘的力了,尤其是莲太姨娘:她生了儿子嘛。 虽然庶子庶女都以老太太为母,但如果归到了老太太的名下便为嫡子嫡女了,这份自然是不同的,在府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分府另过时所分得的银钱等自然也是和庶子所得是不同的。 红裳和赵一鸣如同没有听到魏太姨娘的话,连看也没有看她一眼;而老太太倒是转头看向了魏太姨娘:“其实你膝下现在无人承欢,认一个孩子到你名下,由你们两个人共同抚育这一个孩子,正好可解平里的无聊,你们姐妹也好一处做个伴儿。” 老太太虽然面上平静无波,不过这话却说得极为不客气,魏氏涨红了脸福下去:“老太太说笑了,婢妾的份低微哪里能做这样的事?婢妾不敢逾规的。” 老太太微微一哼:“你还知道规矩?这便好。” 老太爷没有说话,直到老太太不说了,他才开口道:“一帆他们两个在我们房里有月余了,可是你们老太太的子骨也不怎么好,我又病着;就算有娘等人在,她也照顾不了三个人;而你们弟妹就要临盆了,你们幼弟幼妹只能由你们来带一些子了。” 老太爷径直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根本没有理老太太和魏太姨娘;魏太姨娘已经站了起来,她扫了一眼老太爷便垂下了头。 红裳和赵一鸣能说什么?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反正原本和老太太商议着也是要把孩子接过去的,现在接过去已经是晚的了。 不过孩子过去就好,娘及伺候的丫头婆子们一概不能跟着过去:娘当然还要按时辰给一帆和羽安喂,但她们却不必立时就住到红裳的院子里;到时候确定了她们进府之前没有问题、进府之后也没有问题的时候,再让她们进院子也不迟。 红裳还是信奉那句话:小心无大错。 魏太姨娘没有想到老太爷居然把孩子送走了:她可是刚刚和那两个娘混得熟了,有了些交!她倒并没有很沮丧,和娘的关系不错就算眼下用不上,后说不定能用上;而且,她岂能放弃族谱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