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第2/2页)
赶紧举手道。 泉子满意地笑了,这正是他所要的结果。 然后,他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本子,交给阮沅。 “对了,这是陛下吩咐要交给姑娘的。”他说到这儿,想了想,“陛下说,这东西叫……对了,说明书。” 阮沅囧了。 “说明书?说明什么的?” “说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泉子好心地说,“就是姑娘一直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这就是解释。” 泉子学她抓狂的声音学得挺像,阮沅脸红了,她赶紧接过那本“说明书”,打开来看了看,里面是毛笔字,但却是简体字,而且是以现代人从左到右横排的方式写的。 “这是陛下亲笔写的。”泉子说,“陛下说,就只给姑娘一个人看。别人都看不懂的。” 阮沅谢过泉子,又将他送走,这才回到灯下,开始细细看那本“说明书”。 阅读说明书,花了一整个通宵,等到全部看完,阮沅只觉得两个太阳xue嗡嗡的跳,她已经风中凌乱了! 相对于有麦当劳的那个世界,这的确是个架空帝国,如阮沅之前所料,在她过去二十多年所习得的知识里面,没有丝毫关于这片土地的记载。 对此宗恪用了个准确的解释:平行宇宙。 将近二十年前,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屹立着一个帝国:齐。 齐帝国已经延绵五百多年,寿命之长,让周围的藩国都不耐烦起来。但是没有人能把这不耐烦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没这个实力,只除了北方狄人的一个藩国:延。 大齐的西部和北部,一直有边患:狄族,银赫族,以及鹄邪族。后两者的发展速度远不能与第一个相比,因为地处贫瘠的西部,后两者人口稀少,力量也弱得多。狄族的人口数量和势力在北方是最大的,所以近两百年来,大齐,一直把狄人当成警惕的对象,他们蔑称狄族人为“狄虏”。 关于这个中原帝国,宗恪在说明书里是这么描绘的,他说中原人(齐人)擅长商业、手工业以及各种艺术活动,中原的文化非常接近阮沅熟知的汉文化,历史也同样悠远,只是这边的经典典籍不像汉文化那样,统治哲学的意味那么浓,这儿有类似儒学的学说,但它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只是百家之一。这里的文化更偏重艺术、文学、宗教以及玄学,看起来似乎,先秦以及魏晋之风在这边的比重,大大增强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中原帝国一直是软弱无力的。 在说明书中,宗恪很快提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小雍山之战。 小雍山位于齐帝国北方的定州之北,是重要的军事要塞,那是大齐皇朝的巅峰时期,当时齐朝的靖宗皇帝延续了他父亲的强国尚武政策,朝中武将个顶个的勇猛,最出色的就是靖海公林慕臻——也就是林展鸿的曾祖父。 看见这三个字,阮沅惊得把手中的说明书掉在了地上! 原来林展鸿,果然和这一切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没有猜错:楼上那两口子,真是穿越来的! 阮沅的脑子乱成一团,之前看玄幻小说的轻松心态,至此一扫而空!她现在才明白,宗恪写给她这本“说明书”的意义所在! 本来,对齐朝人而言,狄人的sao扰是一直都存在的,那种忧患就如慢性阑尾炎,并不强烈,也不会当即致命,但是每每一发作,却叫人格外头疼。 靖宗皇帝据说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性格刚硬,登基伊始,就对狄人采取打压政策,在他看来,兵良马壮、国富民强的大齐,已经是时候去彻底解决边境困扰了。于是,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战争,最终结束在小雍山一战。 那一战,狄人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二十万兵力彻底覆灭,林慕臻做主帅的齐朝王师,最后一直打进了狄人的核心,舜天。 这一路,齐朝军队所到之处,采取了报复性的屠城措施,男性狄族人全部杀死,女性则只挑选合适的留下来做奴隶,不合适的,和男性一样杀死。 无数的狄族人,死在这场种族屠杀中,鲜血染红了他们平日放牧的荒原,连白雪都被温热粘稠的液体给融化了。就像被踩踏的芦苇,这些冰冷的躯体被蛮横地堆挤着,永远沉睡在了死神的臂弯里。 宗恪父亲的曾祖父,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以极为奇特又凄惨的方式出生——母亲在逃亡途中死去,体内尚不足月的胎儿却滑落了出来。 到了如今,谁也不知道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但是传闻里说,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是一群狼发现了这个刚出生的婴孩,于是,狼群像受到神明的感召,纷纷簇拥上去,用它们的体温给这个婴孩保暖,然后,有母狼用自己的奶哺育这个人类的新生儿,一直到流浪牧人发觉,才不依不舍放开孩子。 这传闻虽然耸人听闻,但是狄族人却普遍接受了它,北方包括西北一带,普遍敬重狼这种生物。他们认为这是祖宗神明护佑的结果,说明他们命不该亡,狼群就是神明派下凡间的使者。 以艰难无比的方式成长起来的这个婴孩,最终能得到族人认可,不仅靠着出生时这个诡异的故事,更因为,他找回了狄族人的至宝:丹珠。 据说那是狄族人最后的灵魂归宿,每一代首领去世之后,灵魂都会进入这颗神秘的红色珠子里。而这颗珠子,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一直悬浮在舜天祭坛的火焰里面。 阮沅看到这儿,忽然想起宗恪曾经问过她,有没有见到厉婷婷身上佩戴红色的珠子。 难道说,他指的是丹珠么?可是丹珠怎么会在厉婷婷手里?…… 阮沅暂时想不明白,她只有继续往下看那本“说明书”—— 据说,有了丹珠就有了权位的证明,因为丹珠现身,已经被打垮了的狄人,又纷纷从逃难的四方回来,重新聚集在了这个年轻人身边,至此,险些被灭族的狄人,熬过了残酷的寒冬,又看见了希望的嫩芽。 那之后,狄人就恢复了朝贡,甚至表现得比战败前更加驯服。宗恪的上四代首领,全都采取隐忍蛰伏的姿态:臣服于大齐,同时,暗中默默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就连宗恪的父亲,中原人眼中著名的“老魔头”宗郢在一开始,也继承了这种传统,早年不敢对大齐有丝毫不敬,甚至送去了自己的幼子做为人质——这个幼子,就是当时不满五岁的宗恪。 当然,一切是在宗郢统一了整个北方后,才发生变化的。 按照宗恪的话,如果说之前那么多年,狄族人只是苦苦挣扎,想在齐朝的阴影之下,谋求一个独立的地位,那么到了他父亲这一代,愿望就不止如此了。 雄踞北方的宗郢,终于遏制不住野心,进而称帝,建立了大延。 至于齐朝这边,当年林慕臻的那场小雍山之战,从此成了全体国民夸口的荣耀,那挂在城墙上的累累狄虏头颅,那成千上万匍匐前行的狄族女奴,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大齐强大无敌的象征。没人去想,狄人是否会为此仇恨深种、发誓报复。蔑视狄人是中原帝国的悠久传统,在中原人看来,狄人是劣等人类,像野兽一样无知愚蠢,事实证明,野兽终究斗不过猎人,因此,他们是不配向中原帝国挑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