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73 真实体验 (第3/3页)
刀,其性能较差,功能又少。在苏联、英国等采用多功能刺刀后,美军于1987年3月开始配发式多用刺刀。其刀身用不锈钢经锻压制成,表面呈浅灰色,刃口锋利。刀身上的锯齿和锉齿坚硬又锋利,能锯穿飞机的壳体。深绿色刀柄采用尼龙材料,呈圆柱形,表面刻有网纹和环形槽,握持手感好,防滑,电绝缘性能也好。刀鞘也是用同种尼龙材料制成,强度很高,在野外实战环境中不易破损。刀鞘底部为钢质镶件,镶件上有驻笋和剪切刃口,最是十字型更为妥切。这是毛瑟刺刀的重要特征,没有别种步枪使用此种座槽。毛瑟在1895年取得一项刺刀不接触枪管的专利,但是到了1898年式才完成h型插座的设计,在此之前的毛瑟步枪,都是采用枪托下插座型式。另一个例外是阿根廷的1909型,为了重覆使用1891型步枪刺刀,因此阿根廷1909年型也采用了t型。 刀格可细分成:护手钩,枪口环 枪口环是供刺刀固定在枪管之用,除了德国之外,各国刺刀都有枪口环。毛瑟考虑在枪管上加上外物会影响弹道,因此德国的刺刀从1898式起,都没有枪口环,是其特色。不过外销的毛瑟,却都有枪口环,可能是因为买方坚持,觉得光是h插座不够牢靠。 枪口环的长短,也是一个鉴别刺刀型式的指标。刺刀座在枪托下的,枪口环延伸较长;毛瑟式刺刀的枪口环则紧贴刀背,因为其刺刀座便在枪管下。一个例外是enfieldno。1iii*和1907式刺刀的组合,在枪口下另外有一个圆柱供枪口环套入。由一把刺刀上,枪口环到刺刀座槽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刺刀座到枪管的位置,也可判断出刺刀座到枪口的长度。因此,大致可以决定枪枝前端各要件的相对位置,因而决定其形状。 护手钩在19世纪末期很流行,大多数刺刀都有这样的设计,大多数向前弯;德国的1898系列刺刀护手钩则向后(也叫quillback)。一次大战后的刺刀大都去掉这一项配置。 刃柄是最常有印记的部份,通常会印上生产者的厂徽或名字。 刀身的形状、长短差距极大,但是可以粗分成单刃、双刃,半双刃三种。 单刃最有名的例子是日式的明治三十年式,其形状如同武士刀,只有一面是锋利的,另一面为刀背。 配合岛国本三八步枪使用的中期型明治30年式刺刀,单刃,另外,单刃、半双刃的刺刀,还可分成上方开锋和下方开锋两种。当然此处的上方、下方指的是上刺刀时的方向。一般以下方开锋较多,因为上方开锋的刺刀,刺入人体时,伤口正对枪口;喷出的血液有可能大量进入枪管之中。 绝大多数的刺刀为半双刃,差别仅在于刀背开锋部份的长短。枪口火焰产生的高热,对刺刀金属会有一定影响,枪口下的部位,仿如不断的经历□火程序,应当补强。多数刺刀的刀背为刀刃中最厚的部位,双刃刀则无法达到此一目的。德国在一次大战中,还曾使用过一些1898型刺刀,背面具有锯齿(sawback),当时曾引起交战国的交相谴责,与毒气、美军的散弹枪,同列为不人道的武器。 以制造的难度而言,刺刀对加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对公差的控制上,须保证枪口环、卡榫尺寸与步枪相吻合,因此普通铁匠铺难以打造。刺刀在中国的生产,和枪械一样,发展的非常缓慢;汉阳兵工厂在成厂十年中,生产了130,726各式枪支,却只生产了2,310把刺刀。在军阀时代至抗战之前,更是大量向欧洲列强购入了各式刺刀。 中国自制的刺刀,主要是供汉阳造和各式土洋毛瑟步枪使用。汉阳造的刺刀为单刃,长度及造型类似日本的明治三十年式。中正式和其他毛瑟步枪的刺刀,刀刃形状则有英式1907年式和比利时1924年式两大类。 由于产量有限,造枪和造刺刀分开,因此到了抗战时,地方部队中有许多士兵没有刺刀。例如开赴前线的川军,记载中说有的枪栓要用绳子绑住才不会掉出,士兵一律没有刺刀。有的部队干脆发给士兵大刀,以近供战使用,至少大刀片的供应可以自给自足。 刀鞘在二十世纪初多为皮制,以厚实的皮革制成,两端配上金属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多以全金属制造刀鞘。美军则以合成材质、纤维板或金属片作材料,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以电木制作,但还是以金属为主。中国在抗战时,因物资匮乏,曾以猪皮制造皮套,连着腰带环,类似今日的民间猎刀皮套。日军在战争末期,油尽灯枯,曾以竹片、木片制造刀鞘。 国造元年式刺刀及金属刀鞘,皮套榫也是一个鉴别刺刀年代的指标,一次大战及之前的皮套榫,大致为圆型,状如香菇,一战之后,开始有l型出现,有如反置的衣钩。近代美式刺刀则不用皮套榫,以双钩挂在弹带上。 从刺刀出现之后,便有人想到,为何不将刺刀固定在枪上,使用时伸出,不用时收起,一来不会有遗失之虞,需要时,也可以很快的备便。最早的折叠式刺刀装在荷兰的1826/30年式火枪上,以螺栓固定在枪侧。之后陆续有零星的例子,但是从未成为主流。近代较有名的是中国的五六-一式冲锋枪,在枪管下有回叠的枪刺,仿自俄式的sks折叠枪刺。在越战记录片和电影中常有北越军使有此型枪刺的镜头。但是五六-一式采用折叠枪刺的理由,经济上的考虑可能大于战术思想的辩证。 折叠式刺刀不能成为主流的原因,有如上述,士兵们使用刺刀的时机,千奇百怪,战阵上使用反而是末节。(服役时曾见人以刺刀砍凤梨、切西瓜、开牛rou罐等),装在枪上的固定枪刺,当然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