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80 传奇将军 (第3/3页)
,脸冻得又红又青。陈赓把马拉到他身边:”小鬼,过来骑一会儿。” 那小战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瘦脸,微笑着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赶快骑上吧。”陈赓用命令的语气说:”上去,骑一段再说吧!””那我就和你的马比赛。”小战士腰一挺,作出准备跑的姿势。”那咱们一起走吧。””你先走吧,我还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战士:”你把它吃了。” 小战士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鼓鼓的,比你的还多。”陈赓只好上马独自走。不知为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他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曾经在上海滩、广州沿街、香港码头同他打过交道的孩子的身影,突然大喊一声:”不好,我上当了。”转过马头,奔向原路。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小战士已经死了。那口袋里只不过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着几道白白的牙印。 陈赓的幽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在死亡笼罩着的战场上,他都不忘幽默一把。1927年南昌起义后,队伍南撤。陈赓被分在前卫部队,在与敌人的一场恶战中,他左膝盖受重伤,脚腕骨也被打断,不能动弹,敌人进行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血污。敌人走到他身边,见他闭皮屏息,纹丝不动,以为他是死人,踢了一脚就走了。 不过真要论起作战指挥,连外国人都要害怕。1950年初,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歼灭法军九个营。等战役结束,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陈赓,黄埔第一期学员,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华阳战役失败后,力谏蒋介石突围,夜行一百六十里,背着蒋介石冲出敌人封锁。老蒋在退居台湾时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还是蒋经国问的好,为何陈赓如此和您具有渊源的学生,却没有跟从您呢?老蒋也不禁自问,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许蒋介石从来没有想通过,或许他知道为什么却不愿意承认是为什么。陈赓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他胸怀天下人,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是一代枭雄,却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他器重陈赓,他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他甚至偏爱陈赓,他一心想得到陈赓,只是,他不了解陈赓。他对陈赓说,入了共*党是不要紧的,你这个年纪做的事情是不算数的,只要你跟着我就行了;陈赓南昌被抓时,他亲自去看望陈赓,并且向身边的人说,只要陈赓跟着我就行了,我不要他为我提供什么共*党的情报;就是他亲自劝降不成,他也没有完全死心,他希望胡宗南他们可以用同窗之谊来感化陈赓。 蒋介石以为陈赓如此执拗只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没有想到这是陈赓的信仰。他也许早该料到陈赓不会投降,可是,也许是人的本性,都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致使他总是有一点点细若游丝的希望。 到台湾后,他才绝望了,所以他要说陈赓是害群之马。他说他在南昌放过了陈赓很后悔。不可否认,虽然共*党展开了营救工作,国母大人宋庆龄也找过蒋介石,可是如果不是蒋介石念陈赓的救命之恩,示意手下看的松些,恐怕并不能轻易的营救成功。所以,蒋中正也是有情义的。 如果陈赓跟了蒋介石,定仍是一员虎将,但是老将却不可能改变失败的命运,也许内战还得打的时间久一些;如果胡宗南,黄维,宋希廉,李铁军,丘行厢他们跟随了共*党,人民会更加胜利,内战便不用打了这么久。个人对历史只是加速或延缓,却不能改变它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同窗之谊是割舍不断的,是一辈子都会缠绕在身上的,像亲人兄弟般。陈赓和他的黄埔同学,各为其主。我原以为他们会彼此仇恨,心中再无半点怜惜顾盼之情。但是,我错了。陈赓南昌被抓时,熊受春,黄维,胡宗南,宋希廉,胡琏他们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 战役中,陈赓给熊受春写信,希望他能投降,熊本来是准备投降的,但是,后来他决定了不降。当熊战死后,满脸的炮灰,陈赓帮他合上了不得瞑目的双眼,令人把他掩埋起来,并且立一个碑,好让他的家人找到他。看到自己同学的逝去,心中定不会好受,可是,能有什么办法,罪不在他,也不在我,将无奈之情,悲怜之情一起掩埋吧。 在五九年国民党第一批战犯被特赦后,陈赓会见了他的这些老同学。其中,有个人说,如果我们能够迟出生几年,没有了战争,我们也许都是做学问的,而这些恩怨就不会有了。 至此,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用炮火互相轰击,却不能绝决了同窗的情感。只愿再也没有战争,同窗的情感也不用如此唏嘘坎坷。 陈赓对王根英一见钟情。他真诚的追求她,她不可抵制的爱上他了。我想,没有哪个女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好同志,他是一个英雄,比许文强更有胆略的英雄,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盖世神力,他却有更为崇高的理想和智慧。他辗转在花红酒绿的上海滩,却不为酒色所动。 傅涯也很美。王根英美的单纯,温柔而执着;傅涯美的动人,晶莹而剔透。她们都是真心的爱着陈将军的。陈将军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该有所安慰了。 陈赓有个儿子叫九斤半。九斤半是个小红军,他也是一个苦孩子。一门心思的跟着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伤员吃,自己却在粮袋里装了一根骨头,饿的实在顶不住了,就在上边咬几口。最后,这么勇敢的小战士还是被饥饿夺取了生命。陈赓一直没有忘记他。解放后,在全家人的团圆饭上,还为九斤半留了位置。”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