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种兵之英雄本色_893 年少轻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93 年少轻狂 (第2/2页)

的,他在这里的故事很多。

    他的舅舅文钰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的农户家的婚丧喜庆,写对时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一个启蒙管,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学习。在这个启蒙馆里还发生过他抢板凳的故事呢!

    他3岁的时候,就喜欢认字,一个字连认三次,就记住了,一天,舅舅的启蒙管里开学了。听见启蒙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他甩掉手里的小木槌直往教室里跑。

    舅舅看见他小小年纪就想读书,便只好给他弄了一个小桌子和小板凳,让他在旁边听,从此,便养成了勤好问好写勤读的好习惯!

    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文七妹以为儿子可能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这段时间多读点书,于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可是在这以后的连续几天内,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的样子。

    她不由地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便细细盘问。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mama,我们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他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餐吃。我见到他总是挨饿。于是我就想自己带午饭去,好和黑皮伢子两个人匀着吃。”

    文七妹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诉儿子说:“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以后要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此后,文七妹总是给儿子准备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

    母亲这种乐于助人、损己利人的品行,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

    他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字润之。

    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

    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他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他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他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