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96 光荣入伍 (第2/3页)
有这位,候迁兄弟!” 杨潇走上前去,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首长好!”,段彪和大头还有候迁一看,都跟着敬礼! 陈赓一看,微笑道:“行!小伙子,标准的军人形象!听说你当过兵,这体格,真棒!欢迎你们来到艾蒿坪旅指挥部!请进!” “谢首长!您先请!”陈赓笑了:“一起吧!”一点也没有大首长的架子!杨潇见过陈赓将军的资料照片,感到真人可比照片上的精神多了! 走进客厅,一个大桌子,摆满了丰富的酒菜,杨潇不好意思到:“首长,意思意思就行了,干嘛整这么隆重!” “哈哈哈!小老弟,这是给抗战英雄设的酒宴,是总部首长特批的!你们都是抗战英雄啊!必须的!” 杨潇挠挠头笑答:“我们算什么抗战英雄呀,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哈哈哈!咱们就别互相捧了,赶紧入席吧!酒菜都凉了!” “是首长!”孙烈把他们让到酒桌上,陈赓是最后一个入席的,真有大将之风! “来来来!你们哥几个,可真的是给咱们武安的老百姓出了一口气呀!我代表总部首长敬你们哥几个一杯!陈赓不善饮酒,我们都随意,你们一定要喝好!” 杨潇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平年代没有机会见到陈赓这样杰出的军事将领,穿越抗战年代,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心中很是激动。 “孙队长,我已经请示了部队首长朱老总,他说这样的好苗子要重点培养,可不能够让老蒋得到糟蹋了!咱们呢现在就缺少这样的特战人才,他特殊批示,准许杨潇等人加入路军,并且立刻成立特战队!特战队的编制直属于总部,咱们旅只有协同作战的权利,没有负责调动的权力!下达任务也要总部来下达!看来,朱老总这一回是下决心组建特战队了!” 杨潇激动道:“有总部首长的关怀,我们一定会带出一支过硬的特战队的!” 陈赓忽然道:“杨潇,你跟我说实话,这也是对你政治背景的调查,你这样的本事,绝不是自己练出来的,是不是以前在哪个军事院校进行过特殊训练?” 杨潇顿时无言以对,怎么说呀这事儿?偶,我是来自未来和平年代的特种兵?谁信呐!可是又不能不回答,看着陈赓将军那疑问的目光,不由得信口道:“我去过法国伏龙芝军事院校!回国后在中央军呆过一年,但是无权无势,有没有钱,人家不重用咱,我干着也没意思,与其受排挤还不如一走了之,到更加需要我的部地去!” “怪不得的!那你和咱们的总政委邓首长是一个军事院校的了!你们还是校友呢!杨潇不由得心中苦笑不已,这都哪跟哪呀!” “既然这样的话,那明天我就带你们上山,去见总部首长!今晚你们睡个好觉!”喝完酒,陈赓将军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房间。 孙烈来了,和他们聊起天来,说到朱老总,孙烈说,朱老总的趣闻轶事不少,记得有一回,抗战初期,朱老总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东路军总指挥,在晋东南的国民党军队统归他指挥。康克清奶奶在她回忆录中专门讲述了她陪同朱德爷爷赴洛阳与同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中央军卫立煌将军协调抗战谈判的过程。“到了洛阳中央军司令长官部,卫立煌将军带着手下的将军和他们的夫人在门口迎接我们。 朱老总上去同他们握手寒暄。当将我介绍给卫将军时:“这是朱副司令长官的夫人康克清女士”。卫忙答“欢迎,欢迎!”晚上,卫立煌将军为我们设宴接风,将军们都带了夫人作陪,只是未见卫将军的夫人,后来才知道他的夫人去世不久。宴会开始,卫将军起立为朱老总敬酒,然后说:“为欢迎朱太太光临我们战区,我敬朱太太一杯酒。”我心里直纳闷,这朱太太是什么人?想必是他们另外请的客人,紧跟朱老总后边就给她敬酒,一定是位重要的人物。刚才怎么没见介绍?这时卫将军举杯朝着我看。朱老总在我身边见我不动,用手捅我一下,“人家给你敬酒,没听见么?” 我这才明白过来,朱太太就是我,急忙站起来声明说:“对不起!我们那边没有这种称呼。”说得全屋人都笑起来。卫将军一边笑,一边说:“我们这里都是这个叫法。朱太太,以后你可别再闹误会啰!”当晚,我对朱老总说:“听他们喊我朱太太,我周身都不舒服,别扭极了。”朱老总说:“对嘛!干革命不当官太太,当官太太不革命。我赞成你这个思想,我不希望你只当我的太太。不过他们这里都是这个叫法,成了习惯,也只好入乡随俗了。”朱老总又说:“我们到这里,主要是做统一战线工作,需要保持警惕性,也需要改变一些过去的生活习惯。只要不涉及原则立场,一切服从工作需要。” 对于一些国民党将领对坚持敌后抗战没有信心,陷于彷徨与动摇之中,朱老总在东路军将领会议上饱含民族激情地指出: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要为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选择是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上的速决战。当时有的顽固分子指责共*党路军进攻石友三、朱怀冰的军队,是制造摩擦、破坏抗日行为……卫立煌将军当时气得一拍桌子:“朱副司令长官亲自到洛阳来,是为了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不允许你们胡说道!”这才煞住了那几个人的气焰。随后朱老总有理有据的说明了事实真相。通过激烈的谈判斗争,终于达成了几项协议:冀南豫北,国共两方驻军以漳河为界;路军在中条山保留一条运输线,补发近年来扣发路军每月六十万元的军饷。 朱老总十分注意发动和武装民众的工作,他派路军去组织地方游击队,太行山上到处都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生动场面。人民抗日武装和群众性游击战争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路军主力部队日益壮大,年,在山西的路军主力两次向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出击,收复失地,路军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人们称赞朱老总“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日军闻知心惊胆寒。 在率领路军与日军艰苦作战中,朱老总坚持和战士们一起过着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敌后抗日根据地生活本来就很艰苦,国民党政府停止了路军的供给后,困难就更多了。康奶奶回忆说:我们一边战斗,一边用自力更生、加紧生产的办法来克服困难。朱老总为此写了一首诗《寄语蜀中父老》: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贼寇。诗中豪情歌颂了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形象地描绘出路军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朱老总最初把诗给几个参谋和秘书看。第一句原是“饮马太行侧”,大家觉得“饮马”更意思贴切,先改“驻马”,又经斟酌推敲,改作“伫马”。第三句原为“战士怯衣单”,也觉得与战士的艰苦奋斗精神有距离,经大家研究,改作“战士仍衣单”。 改后,朱老总重复一遍,高兴地说:“还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么一改,完全符合我军战士的实际了。” 王家峪一带是个贫困山区,这年又旱,入冬以后极少雨雪。开春后,旱象已成。地方党委和农救会号召担水浇种玉茭。路军总部机关也抽时间支援群众抗旱,帮助担水栽种,朱老总听说,也抽空赶来,大家说他年纪大,不让他挑水,让他干轻一点的活。他抢过水桶,担了一个多钟头的水,才又回去工作。 朱老总还发现驻地有个叫刘瑞林的老汉,孤身一人,玉茭种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