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到手 (第2/3页)
客厅内。 张铭招呼着陈楚。 “张行长,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 进门时,陈楚又送上一份礼物。 张铭随意地看一眼,那是一些烤烟,而这些烤烟,似乎有种熟悉的味道。 “陈老板你有心了。” 张铭自然看出,这些烤烟正是家乡的特产。 昨天的红鸡蛋,还有今天的烤烟,陈楚为了送礼给他,还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陈老板,坐吧。” 张铭示意陈楚将礼物放到一边,道。 茶几前。 两人又开始聊起来。 聊了不久后,两人话题又回到曾国藩身上。 不一会儿,两人提到曾国藩的书法造诣上去。 陈楚目光落在那幅字画身上。 “张行长,恕我冒昧问一句,你墙上这一幅字是不是文正公亲近人的作品”陈楚问 “可以说是吧。”张行长看着陈楚,带着试探意味道:“陈老板能看出这一幅字,那位的作品吗” 陈楚站起来,仔细地观摩一会儿。 “我看不透。”陈楚摇了摇头,承认道:“在晚清时,有几位大家字体和文正公墨宝较为神似。我对书法没有多少研究,看不透。” 张行长微微沉吟,道:“是这个道理。” 但陈楚又道:“不过,据我所知,在曾国藩的几个子女中,五女儿曾纪芬倒是有几分文正公的真传,我看这两个字也有几分秀气,张行长,我斗胆猜测,这两个字有可能是曾纪芬所写的。” 张行长眉色在这个时候扬起来。 “张行长,这难道真的是曾纪芬的真传”陈楚看着张行长神态变化,心里已有底。 “陈老板说你自已不懂书法,还真的是谦虚了。”张行长轻笑道。 其中的意思是默认陈楚的说法了。 “这是曾纪芬的真迹”陈楚看着这一幅字,转而想到张行长说这是家里的老物件,由不得道:“张行长,你幅字是你的传家宝,难道说,你家和文正公” 张行长淡淡一笑,道:“陈老板有听说过聂家吗当年曾纪芬老夫人下嫁的聂家。” 陈楚问道:“上海聂家” 张行长笑道:“没有错,就是现在上海聂家,我们张家和上海聂家有一些血脉渊源。” 陈楚脸上露出似有所思神色。 他恍悟过来。 曾纪芬的墨宝,与聂家的血脉关系也就说,张家可能与聂家曾纪芬后代有姻亲关系 怪不得这张铭对于曾国藩的著作,竟然这么了解 “原来张行长竟然是文正公的外姓传人。”陈楚脸上露出一丝讶色道。 “不敢当。”张行长眉头弯起来,笑道:“我和文正公只是有一点血脉关系罢了,当不起外姓传人这四个字。” 陈楚摇头道:“达者为先,以张行长的德守cao行,自然当得文正公后人这个称号。” 听到这里,张铭由不得哈哈地笑起来。 “陈老板,我在招收银行员工时,也用看相术帮实习生看过相,对相术有一点心得。”张铭笑道:“陈老板介不介意我帮你看一下” 陈楚道:“求之不得。” 张铭凝视陈楚面容二秒,笑道:“陈老板天庭骨饱满,加上青气绕面,正是冰鉴中大富大贵命格,说不定在最近会有好事发生。” 陈楚由不得笑起来。 向利夏银行借贷这件事,总算是成了。 分界线 在和张铭会面的第二天,陈楚到银行营业网点正式会见张铭,并将楚语服饰一些资料递交上去。 同时,在本地的一家财务公司的指导下,陈楚在花兰县进行了一系列cao作。 等到正式提交贷款申请后,陈楚开始“漫长”的等待。 终于。 差不多四个工作天后,银行方面又一次通知陈楚结果。 张铭办公室内。 “陈老弟,你们公司的财务资料十分健全。”对于这点,张铭也是略感意外。 毕竟,像楚歌制衣厂这样的规模,就能做到如此规范运营,这样的事并不多见。 “陈老弟开的这家楚语服饰,竟然这么赚钱。” 在说着这句话时,张铭不无感叹。 陈楚笑道:“我就是小打小搞罢了。” 张铭笑道:“好了,你的贷款授信现在已经批下来了,陈老板,以楚语服饰现在的情况,我们银行可以向你贷款一亿。” 一亿 听到这个数字,陈楚由不得笑起来。 “谢谢张行长了。” 陈楚出声道。 本来,他的预期是贷款六千万的。 当初向利夏银行伸请这笔贷款时,还是张行长提点,他才得到这么多贷款。 “陈老弟客气了。” 张铭道:“以你的情况,绝对可以得到这一笔贷款。” 对于楚语服饰流水帐明细较为清楚,张铭甚至认为楚语服饰有资格得到更多贷款。 陈楚道:“总之还是得要谢谢行长你。” 一亿元贷款对楚语服饰和陈楚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有这笔贷款,陈楚可以用来做很多想做但却没有做的事 可以说,有了这样一笔贷款,他的事业必定上到一个新的层次 “陈老板,现在是年未,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在这二周内,这一笔贷款就能到帐。”张铭道。 分界线 离山工业区。 因为还有一些碎尾手续没有处理,陈楚暂时留在花兰县。 楚歌制衣厂办公室内。 正在处理着一些文件的陈楚,接到了来自于张德容的电话。 陈楚得到一亿贷款这件事,在某些有心人打听下,自然已经不是秘密。 这一次打电话过来,张局长提到一些事。 在这其中,张铭隐隐感谢了陈楚“狙击”大离县,没有让其得到贷款。 “陈老板,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笔贷款最后竟然差不多都落到你的头上。”张德容也是不无感叹。 陈楚在电话中向张德容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张德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