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姻缘天定_第一百四十五章 卦定乾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卦定乾坤 (第1/2页)

    (1)

    颜路笑道:“或许他喜欢当这个汉王也不一定!”玉绣说道:“我在替百姓们可惜,一个这么在乎百姓的人,却要被困在一个世外之境,实在可惜。”这时颜路从怀中摸出几枚铜钱,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为这位汉王卜上一卦,你觉得意下如何?”玉绣一听就来了兴趣,说道:“好啊!正好看看颜二师公的卜卦之术修为如何?”

    对于玉绣这样的言辞,颜路早就已经习惯了,他微笑着摇头并作任何言语;只见他虔诚地轻轻地摇动铜钱然后洒落在桌案上,玉绣看过之后,说道:“是巽卦!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颜路点头说道:“此卦象征顺从。其意为谦虚柔顺,小心从事,以达到亨通,这样才利于要做的事情。”

    玉绣笑道:“刘邦此刻就如同孤舟搁浅。”想到刘邦此刻的处境,念道:“一叶孤舟落浅滩,有蒿无水进退难;时逢大雨江湖溢,不用费力任往反。”

    “确是如此,刘邦只须一个机会,他此刻可算是蓄势待发。”颜路对于玉绣的见解倒也颇为赞同。玉绣想到少羽的所作所为,不由得叹道:“楚南公曾经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倒想知道那个亡楚的人又将会是谁?”颜路问道:“你想说的人是刘邦?”

    “少羽的强悍勇猛无人能及,刘邦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如果要亡楚的话,必将是少羽自己了。”玉绣却摇头叹气道:“他对嬴政深恶痛绝,而他自己却又变成了第二个嬴政而不自知。”她实在为他感到惋惜。

    颜路有些不解地问道:“此话何解?”玉绣说道:“成于杀戮,败于杀戮!”颜路听后才稍稍明白她话中的意思,说道:“因为战争!少羽过于残暴已经民心尽失!刘邦却恰恰相反,处处笼络民心也尽得天下人的爱戴!”玉绣叹道:“是啊!一场还没有开始的战争,似乎就已经知道结局了。”

    颜路想起玉绣为刘邦所提点的一切,笑道:“这似乎还有你的一份功劳!”玉绣轻轻地摇头说道:“不然!正如你所言,刘邦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我对他所提醒的也得他虚心受教才行!”她想到了少羽,又说道:“少羽出身于儒家,孔孟之道他并不陌生,身边也不缺有仁有智之士,却是为何还会犯这样错误?这本是天性所然!”

    “狂妄!自负!兵家的本性!”颜路对自己的学生给了一个不是很理想的评语。玉绣笑道:“这也是作为天才的本性,持才傲物!”她感慨道:“少羽他认为自己会做得比嬴政更好,总是一味的想超越他,殊不知,却和嬴政走上了同一条路!过于残暴,虽然得到了震慑,却失去了拥护!”

    “只可惜了一代枭雄。”颜路轻轻地叹息,也不知道张良辅助于他是对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也终将面对自己选择。

    (2)

    第二天,玉绣和颜路还在打点一切,准备用过午饭再起行,却在这时听到大堂中传来一阵哄闹,两人都有些奇怪,玉绣便让店小二把颜路背下来,坐到堂中。

    只见,一些食客都在纷纷议论着一些外来的消息,说道:“咸阳城出大事了!”“什么大事?”“据说西楚霸王听到那首童谣后就决定迁都彭城,还要让史官把他的事迹编册入书而且还要颂扬他!”那人说的可是天大的大事。

    “那彭城可是比不上咸阳城的呀!他身边的那些人都同意?”所有都好奇的问道。那个人很是神秘地说道:“很多人都不同意的,不过都没劝过来,据说有个文官极力地劝说西楚霸王,后来……”那人神色怪异的看了一眼四周竟说不下去。

    “后来怎么样了?”所有人都提起了极高的兴致。

    那人压低声音说道:“后来那个文官就让西楚霸王给煮了!”“什么?这西楚霸王怎么这么喜欢把人拿来煮呀?太没人性了。”“这太残忍了!”那人又说道:“我告诉你们啊!当时那个文官被煮的时候还对西楚霸王破口大骂……”“骂什么呀?”众人问道。那人紧张兮兮地看了四周一眼,把声音压得更低了,说:“楚人沐猴而冠!”

    “什么意思呀?”众食客有些人不明其意地问道。那个说道:“就是说,楚人是弥猴,即便沐浴更衣典戴发冠也还是弥猴!”“他这么骂是何意呀?”那人说道:“你们想想呀!弥猴是畜生能通人性道理吗?他骂楚人沐猴而冠,就是说楚人是不通人性道理的畜生!”“嘿……还真是这回事!”

    玉绣和颜路听到他们的切切私语,心里都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两人用过午饭之后就驾车而去。

    “原来这首童谣的用意在此!”玉绣恍然大悟地说道。颜路也点头说道:“是啊!就是想让少羽迁都彭城!”玉绣细细地琢磨着,说道:“这个人不怀好意地让少羽迁都,他到底想做什么?”颜路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都知道彭城易攻难守,却要他舍去咸阳城这样的天险,此人的用心真是大大的不怀好意呀!那个人怎么就知道,少羽就一定会这样做呢?”

    “你不是说了吗?他是个很了解少羽的人啊!”玉绣也赞同他的说法。颜路摇头说道:“可少羽身边还有范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