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孩子们 (第2/2页)
太多了,她要全都收养了的话,带这么多孩子简直不敢想像,至于让冬平社的人帮忙带……那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毕竟她有什么权利让别人帮自己带小孩呢?如果只收养几个……反正就几个,那还不如一碗水端平,都不收养呢。所以后来想想,自己三五不时送点食物过去是一回事,收养反而太麻烦了,而且让他们在外面,还能锻炼他们在末世的生存能力,跟在自己边,往往会对她形成依赖,他们总要自己活下去,总不可能她保护他们一辈子,所以不收养反而比收养要好。 不过桃源基地那时候孤儿还少一点,毕竟末世刚开始,不少孩子的父母都还在,再加上刚末世,大家物资也还丰富,所以被抛弃的也少,但等众幸存者辗转了几个基地,到达C基地时,由于奔波了几个地方,这时失去父母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跟着大部队辗转逃亡,死了的固然悲惨,没死的来到了新基地,没吃的更悲惨。 基地并未对参加劳动的人限制年龄或别,只要你能做的了,他们当然不会管太多,所以有些孩子或聪明伶俐谋到个不需要力气的活儿,比如在基地一些中高层家里捞到类似古代小厮一样的事做做,或年纪虽小但锻炼后力气奇大,能基本上跟大人起码是女一样干活,谋得一口饭吃,但大多数孩子,尤其是10岁以下懵懵懂懂的孩子,还是什么都干不了,没事做就意味着没得吃的,这不是要bī)死孩子们吗?没事可做得不到饭吃的他们为了糊口,如果不想被些恋童癖的变态弄去搞死,便帮基地一些较大的店卖东西,这些较大的店或多或少都有官方背景,事实上这些店当然不缺少店员,所以孩子们不是做店员卖东西,而是在市场里给店里拉客户,谈成了生意,他们能有一点点提成,然后可以兑换食物。 但这年头想买东西的客户可是很少的,所以这个行业不但竞争激烈,而且很难糊口,叶小冬这时看到的这几个孩子,就是做这事的。 这几个孩子最大的13岁,是这一群孩子的首领,孩子们不敢单独行动,因为单独行动,往往介绍成了生意,会被店员们污了去,但如果是一群孩子,对方要想占他们的便宜就要掂量掂量了,毕竟如果孩子们闹将起来,基地里的人虽然自己都不够吃,所以平常并不会做慈善,给孩子们食物,甚至对孩子们都不会过多关注,但是碰到孩子被欺负的况,人们骂两句还是会的,虽然这种批评没什么实质的效果,但是大部分人也不想背负欺负小孩的名声,所以孩子们为了不让辛苦劳动的成果成了泡影,也懂得结成团体行动。 叶小冬对这群孩子已观察一段时间了。 末世由于太残酷,不少孩子早已失去了天真,由于他们还不像成人那样在做有些事时考虑到道德约束,他们往往更遵从于体对食物渴望的本能,为了食物什么都做的出来,所以不少孩子被迫残忍,但这一群孩子,叶小冬观察了很久,发现实在是末世里难得的好小孩。 这主要归功于孩子们的首领,名叫唐棣的男孩,他年纪虽小,但相当聪明,而且做事极其公正,所以孩子们都服他,孩子们的价值观很简单的,觉得这个人不错的话,就会跟着,比成人有时考虑利益得失经常反复无常要单纯的多。 ——其实叶小冬觉得,由孩子带着孩子们,比她带着孩子们要好些,因为她要带着的话,孩子们看她是大人,一看到有大人带着了,就天然地有一种依赖心理,自力更生的想法会大幅度下降,这可不是她想看到的,但孩子带孩子的话,他们看彼此都是小孩,这种依赖心理会大大降低,反而在看到同伴自力更生的时候由于激励作用,会更加自食其力。在桃源基地时也是这样,而正是想通了这一点,叶小冬才觉得由小孩带小孩较好,她负责偶尔提供点食物。 虽然唐棣努力带着一群孩子赚食物,但这并不容易,他们往往饥肠辘辘,唯一幸好的是,虽然每天都饿,但总算还有点东西吊着命,没真的饿死,也正因如此,这群孩子才没因没食物变得残忍。 叶小冬看着唐棣想,这么小的孩子,能在末世的时候还能团结群体活下来,这孩子简直称得上能力卓越了,对着这样的孩子,叶小冬觉得自己没理由不帮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