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干活喽 (第2/2页)
喜妹身前保密自己的身份,所以他交代下面的人一律喊自己为少爷。 宋坤先下来,接着扶着喜妹跳下来,休养了几日,这脚也大好了清晨的凉风让喜妹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这天还是这么冷啊。 脚底下全是泥块,喜妹也不在意,看见前面有人在整治田地,大步向前走去。 宋坤看喜妹不嫌弃的模样,赞许的点了点头,现在这姑娘家就是在外面坐上片刻都得拿手帕擦上个半天,喜妹鞋上粘满了泥土,面上竟然这么平静,不错不错,是个做大事的人。 喜妹可没打算着做什么大事。 这是觉得靠天吃饭的百姓不容易,现在有这个机会能改善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走到老汉身前,喜妹恭敬道:“老爷子。这是您家的地” 知道今日要下地,所以喜妹专门让招宝替她准备了一声朴素点的衣裳,这会只是歪歪的编着一个辫子,倒和一个农家女没什么区别了。 老汉将头从地上抬起来,惊讶道:“小姑娘是在和我说话吗” 喜妹点头。 “这是我家前两年开垦出来的,怎么有事吗” 朝廷在先帝还在的时候就昭告过天下,为了鼓励大家开垦荒地,这所开垦的地前五年自己支配。等到五年后养好了再开始交税。 现在新帝登基,发布了不少命令,这条倒是没怎么改变。 “没事没事”喜妹笑着摇头。 又道:“咱们这地平日也就种点玉米,小麦”看了看脚下的泥土,喜妹好奇道。 老汉将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锄头放到一边,蹲在低头上抽起了旱烟。 喜妹则是有模有样的蹲在了地上,顺便看一下土质,这个地方很像前世的华北地区的旱地,土地很少灌溉。大都是依靠天然降水。 而中国自古便有十年九旱的说法。 “那老爷子去年您家粮食打下了多少”喜妹用手捏了捏泥块。 说道这,宋坤也跟着竖起了耳朵,这老头先是猛抽了两口烟。这才说道:“不怕你笑话。去年一年我家这片地,统共就不到七百斤的粮食” 喜妹惊愕不已,这看着差不多有两亩多地,怎么就能不到七百斤呢 再说,这地里不少都是玉米杆子,按现在水平来说。这一亩怎么说也该有个六七百斤一亩吧 怎么产量才是一半呢 没等说话的时候,这老汉开口了,“姑娘啊,这片地本来就是在山脚下开垦的,我家这个收成还算是可以。有的人家一斤也没收呢” 喜妹大惊道:“怎么会一斤也没收呢” 宋坤也在一边阴沉着脸,双眼看向老头。眼里全是不解。 “嗨,这还不是打仗闹的”老汉吸了口手中的烟,低声道,“这皇子们也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成天斗来斗去,最后这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 喜妹深有同感,赞同的点了点头。 虽说安平镇离这远些,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粮食的价格那是连续上涨,那处在风口浪尖的京城百姓,估计日子是更不好过了。 “我们家还好,在没打起来的时候就偷偷来这将没熟的粮食收走了”老头有些调皮的朝喜妹炫耀道。 要知道,这种先见之明可是让他一家在战乱的波及中存活了下来。 又努嘴朝旁边点了点,“看见了吗那家就是晚了些,玉米早就不知道被谁给偷走了,他家婆子骂了十几天呢” 也是,粮食可是救命的东西,被人偷了,搁谁身上这也受不了啊 然后老汉将各种百姓的不满传递给了二人,喜妹因为跟自己无关,所以听的是津津有味,但是宋坤就不一样了,脸色低沉快要耷拉下来。 “是谁偷的庄稼你们知道吗”宋坤问道。 “这谁知道呢也不知道是哪一方的士兵偷了,亦或着是哪些心怀不轨之人夜里偷走了,谁也说不准呐,要是知道了谁偷得那家的婆娘能骂了好几日吗”早就提着刀找去了。 之后,两人避开了这个话题,老汉最终总结道:“还好现在这皇帝仁慈,给百姓免了几年的田税,要不,这日子可真没法过喽” 说完摇头去干自己手里的活去了。 听完后心情很沉痛,不管是宋坤还是喜妹。 宋坤道:“怎么样这土质能种你说的番薯吗” 喜妹想了想,这番薯生命及其顽强,这地方和安平镇没什么差别,应该能种的活吧 “我看着行,这样,在安平我家请了一个瘦老头,种地很有一手,我家的荒地就是他料里的,这样,你派人去请他只要他能来,这地都不在话下” 毕竟喜妹所熟知的也只是番薯的育苗,对于改善土质,她还没那么大的本事。收集并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