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1-1063章 (第1/3页)
第10611063章 冬儿狠狠咬了下嘴唇,接着也笑了:“海珠,我看你笑的很甜啊只不过,不要笑得太早,我担心你笑不到最后啊我其实很想看看咱俩谁能笑到最后当然,不管是咱俩还包括其他人,我想笑到最后的必定不是你,也不会是别人,只能是我,一定是我你信吗” 海珠又在努力淡淡地笑:“我倒是愿意信,只是,那似乎都有些遥远,有些自欺欺人了过去不重要,未来不可测,最重要的是把握现在,你看,我此刻不正在笑着吗,我此刻不正要和易克一起回家吗 “冬儿,其实我倒是想送你一句话,自信当然好,但是不要太自信了,过度的自信等于狂妄,属于你的会是你的恶,不属于你的,再怎么折腾,都绝对不会是你的对你是如此,对我亦然,属于我的我不会轻易再放弃,我不会退让,也不会继续弱势下去。【】” 冬儿似乎终于无法忍受了,终于又变了脸色,铁青着脸,带着仇视的目光看了一眼海珠,又狠狠瞪了我一眼,然后按了电梯开关,直接进了电梯 电梯门一关,海珠长长出了口气,脸色一下子又变得有些发白,似乎她的心理承受力刚才也到了极限,这会儿终于受不了了。 “进去吧。”海珠无力地说了一句。 我打开门,海珠和我进去。 进去后,海珠站在门口打量了一下室内,然后走到沙发上一屁股坐下,用手撑着额头,神情有些颓然和疲倦的样子。 我倒了一杯水,放在海珠跟前的茶几上:“喝口水。” 海珠抬起头看着我:“哥,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我坐到海珠旁边。 “为什么冬儿要死死盯住我不放为什么她要如此对我”海珠说。 “这”我一时无语。 “对她,该让的我让了,我甚至主动退出去给了她机会,可是,她自己不珍惜,自己不好好把握,自己丧失了自己的幸福,却又迁怒于我,死死纠缠不放,现在,甚至又在对门买了房子,她到底想干什么她到底要怎么样才肯罢休”海珠继续说。 我没有说话。 “你说,我是不是厚着脸皮厚颜无耻地回来的”海珠说。 “不,是我要求你回来的,是我请你回来的”我说。 “我想了,该让我的让了,不该让的,我以后绝对不会再让,对她,我也不会再一味退缩一味忍让,我要让她知道,我不是她想象的那般懦弱和软弱,不是任由她嚣张的对象,不是她眼里随时可欺负的小绵羊。 “不管以后她会如何对我,我都不会再任其宰割,我要让她知道,任何人的忍让都是有限度的大家都是平等的,不是她想干嘛就可以干嘛的。” 海珠似乎满肚子怨气。 我说:“阿珠,刚才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想了百人百脾气,百人百性格,不开心的事情都忘掉,往前看今天你能回来,我很高兴当然,我最高兴的不仅仅是你回来,更重要是你的病治好了我其实知道你和海峰到加拿大去干吗的,我一直就在关注着。” 海珠点点头:“其实,我真的没想到这个病症能治好,我以为自己再也无法有生育能力了,我当时已经想好了,不管你如何给我做工作,不管你说再多的再有力的理由,只要我不能生育,我就绝对不会再回到你身边,我绝对不能因为我自己而让你们易家绝后,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当然,其实那天去你家,我也看出来,你mama也是很希望抱孙子的这说明我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当然,现在,我做梦一般,我的症真的竟然就治好了这其实是亏了海峰哥的一个朋友,他的一个朋友不辞辛苦给打听到了国外的先进治疗方法,然后告诉了海峰哥 “我问起海峰哥多次那位朋友是谁,我想亲自去感谢人家,可是海峰总是不告诉我,说人家不愿意露面,只是顺便帮了个忙,举手之劳,不值得专门感谢,说他答应了人家不告诉任何人他是谁,他要遵守诺言 “海峰越是这么说,我心里越感激那个不知名的好人,同时,我也觉得奇怪,那人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我的感激呢我其实很想好好报答那人的,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知恩必报,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我此时心里也很感激那个不知名的好人,只是海峰也没有告诉我,我也无法告诉海珠。 我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这世上就有这样一种人,做好事不愿意留名,施恩不图报。” 海珠说:“哥,你说,为什么有些人做好事不愿意留名” 我说:“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留下名字,做好事似乎就成了刻意的举动,似乎就动机不纯,成了就是为了得到答谢而做好事的人,当然,或许,也是因为处于其他原因。” 海珠点点头:“是啊,是有这样一种人的这样的人,一定是品德修行极高之人不过,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倒是不赞同做好事不留名这种行为。” “为什么呢”我说:“一直以来,做好事不留名可都作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应该大力宏扬的道德观存在于人们的意识的。当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概也与我们国人的内敛性格有密切的关系。” 海珠说:“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种做法很自私,只照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忽视了受助者的心理感受。我们的传统道德要求知恩必报。因此,如果不能以某种方式感谢恩人,受助者会始终感到良心不安,心里的一块石头总是落不了地。 “而另一方面,助人者由于担心自己主动承认后会承受负面的道德评价,因此,即便知道受助者在多方打听自己也不愿意主动承认,即便理解受助者感恩之心也不愿意主动去满足这种想法其实很自私,只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别人对自己的道德评价,却没考虑受助者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平衡。” 我呵呵笑起来。 海珠也笑了,接着说:“我们的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一方面,我们的传统道德宣扬知恩必报,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道德又谴责知恩图报。这两种道德观一直就这么矛盾地统一着作为受助者,总想找到帮助自己的好心人,一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二来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回报恩人。 “而做好事者总是试图回避,即便自己内心愿意让别人知道,又总觉得主动承认做好事不妥,会被认为是图回报才做好事。而当被被动地找到后,似乎自己的道德境界会就此升华所以,我觉得啊,这做好事不留名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这从一个时期内应当提倡的道德观演变成一种应该废弃的、陈腐的、畸形的道德观。” 我又笑:“你这个观点倒是很有意思。” 海珠说:“我甚至觉得,这种做法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无形浪费很多社会资源。” “此话从何说起”我说。 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