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后生存录_第一百四十七章 牵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 牵累 (第1/4页)

    baidu_clb_fillslot("892774";

    四爷走后,宛宜除了带三个孩子就没什么事情要做了。大格格虽然帮过来了,但是德妃送了一个教养嬷嬷过来,她自己又去内务府找了个老实本分的,两个人放在一起互相监督。

    大格格又是个女儿,对德妃用处不大。

    宛宜也不担心,把这人引入府里会有什么事情惹出来。

    再者,虽然养在正院,也是把人安排在后罩房那里,没什么事情,也不让她过来,每日请安后,就让她回去学习各种规矩、礼仪。

    这么一忙,大格格去李氏那边的次数也少了。

    而在四阿哥离开的那一天,发生在大门口的事情,也有人说到了宛宜面前。

    宛宜也没怎么做。

    当然不过是口头上的言语,说是一回事,听是一回事,宋氏不小心着道听进去了,可因此就定了武碧桃什么罪也是没什么理由。

    兰英也像是豁出去了一样,不怕死地把除了福晋之外的其他人都给得罪了。

    宛宜干脆把所有人都给禁足了。

    今天让人去通知李氏过几日去宫里,也算是解禁的风向了。

    李氏解禁了。

    宋氏三个人也顺势被允许进出。

    一个月过去,四个人就一起过来给福晋请安。

    所有说女人是最为演戏的。

    明明那一天火药味这么重,这一个月没见,可今天一起出现,大家都是笑意盈盈,好像之前发生的事情是幻象。

    “再过二十天就是到了年关了,爷来了信,大概是要等到除夕那天才有可能回来。这样的话,府里的事情就有些忙了。”本来还以为四爷能早几天回来的,不过在她说了曹家的事情后,再来信的时候,四阿哥就把事情给推迟了。

    这一个月,除了宗室那边有不少动静,不过因为四阿哥还没有回来,就算有人猜到了,也属于是公开的秘密那种,不会有人到外面说起。

    家里有人在朝堂做官、是勋贵或者有点门路的都应该能打探到这消息,但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一件大事,就是江宁府的曹家下台了。

    虽不至于家破人亡,但等八阿哥去江宁府搜集了罪状回来,看着一本本的账簿,一叠叠的诉讼表,康熙是当着文武百官黑了脸的。

    “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当时八阿哥在百官面前念出这么一句在江宁府耳熟能详的民谣。

    就决定了曹家是走向末路了。

    其实八阿哥刚到江宁府的时候,还是想过有没有回旋的余地,康熙的仁政思想,八阿哥是最倾向于的,不过他是因为想要得到官员的支持。毕竟曹家的事情不可能只有一例,只不过其他人可能只敢做个皮毛,而曹家是表皮内里都黑了。

    若是曹家的事情不严重,可以周旋,八阿哥当然更愿意雪中送炭。只是他一到江宁府没几日,脸就黑下来了。

    后来,回京的时候带了一个曹家女回来。

    宛宜听说了这件事后,正想着曹家难道这是要给八阿哥吹枕头风。八阿哥就这样败在一个女子之流的手上?

    怎么想都觉得不应该。

    转眼,八阿哥就把曹家的罪状送到了康熙面前。

    当下,又在百姓哪里得了好名声。

    宛宜不是怀疑过应该有人在故意引导舆论,或者八阿哥处理曹家的事情怎么就变成为民请命,大义灭亲呢。

    前者还勉强可以搭上边,后者就是个笑话。

    据说那曹家女到如今不过一个格格的身份都没有讨得,就这么一个人,怎么能算得上八阿哥的亲?

    八阿哥是皇家?

    难道曹家还是爱新觉罗家的亲戚?

    宛宜对这种话是嗤之以鼻的,不过八阿哥的确也会把握机会,本来曹家的事情处理不好,要嘛得罪太子让康熙不喜,要嘛得罪百官,现在被他一弄,反而成了有功之臣。

    至于先前发现曹家事的四阿哥,就被忽略了。

    曹家的事情这一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听说八爷府的门前最近是络绎不绝的,只可惜还没有娶个嫡福晋回来,否则上门的人会更多。

    出了月子的三福晋上门的时候指桑骂槐地酸了几句。

    而在四爷府走后,除了三阿哥,倒也有人想上门,不外乎是打探一些消息的。宛宜一律以要照顾怀孕的李氏为借口把人关在门外。

    眼看着李氏这一胎已经过了容易危险的月份,差不多是怀孕三个月了,就琢磨着把人带宫里去,上一次去请安的时候,德妃还问了一句。

    “暖暖她们就不带过去了,虽说车上有暖炉,可到底不比家里暖。”德妃对三个孩子也没什么太大的热情,其实想想也是,就这个月份的孩子,只能吃喝拉撒睡,就是抱到面前也不过是盯着看了一会儿。

    这要是换了十四弟的孩子,德妃估计要喊着心肝宝贝了。只可惜因为恨屋及乌,三个孩子倒是因为四阿哥受到连累了。

    不过宛宜觉得这样也好。

    其实她还挺怕德妃喜欢好好他们的。

    就是三福晋还跟她诉苦呢,说上一次进宫给荣妃娘娘请安的时候,被隐晦地暗示让孩子养在宫里。

    当时三福晋就吓得一身冷汗出来。

    孩子这么小,荣妃一直照看着显然不切实际,真到宫里面,那还不是扔给宫女太监来看着。要知道这些宫妃们可是连自己的皇子都不一定养在身边的,而三福晋刚生了孩子,血浓于水,正处于感情依依不舍中,三阿哥都得靠边站,怎么舍得愿意把孩子送进宫里去。荣妃话里的意思想让他的孩子在康熙面前多多露脸,三福晋听懂了,可觉得不合适,这要是皇阿玛的意思,她就算再不舍也会把人送进去。

    可这是荣妃的意思,这几年荣妃已经没有那么受**了,惠妃更是宫门冷落。四大妃里也就宜妃和德妃地位稳定。

    荣妃自己一个月都见不到几次康熙,孩子送进去得不到期望的利益,还得忍着母子分离的剧痛,这个赔本的买卖,三福晋实在是不愿意。

    而且她也是有自己的心思。

    孩子还是养在自己身边才是亲近,送进宫里,那不就等于是别人的孩子了嘛。

    三福晋回去后和三阿哥一说。磨得他同意后,就跑到宛宜这边诉苦。当然这诉苦是顺道的,其实是问她的意思。

    要知道宛宜的三胞胎算是稀奇的,在太后和康熙那里都是露脸好几次的。若是宛宜这边要把孩子往宫里送,三福晋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起步太晚不是?

    宛宜当然不同意。

    他们两口子实在宫里住过的,那个压抑啊,呼吸都要想一想,仔细斟酌一番,等确定不回去抢了别人的新鲜空气后,才敢畅快的地方,怎么还愿意把孩子送进去呢?

    而且三福晋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么小的孩子送进去能有什么用,还得别人安排照顾,这不是乱折腾嘛。

    接下来就是年底了,到时候四阿哥回来,这五儿的事情也就要放到明面上了,到时候宫里面肯定电闪雷鸣的,带着孩子再家里躲都来不及了,送到宫里这是要有多想不开。

    反正这么一来,宛宜就是进宫都不想带了三个孩子们过去,就怕德妃突然一个脑子抽了,把孩子留下来。

    到时候让她怎么拒绝?

    别人一个孩子,还能说舍不得?

    她可是三个呢。

    或许在别人眼里这还是好事呢,毕竟孩子多了也容易累。

    可宛宜不觉得啊。

    她真没怎么cao心。

    三个孩子,就好好调皮了一点,霸道一点,暖暖和坏坏简直是小天使,又有榆嬷嬷专门看着,奶嬷嬷们也都是人手一个。

    她这个额娘做得委实舒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