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之天雨花_一一五 风雨乱世悠然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一五 风雨乱世悠然情 (第2/2页)

,左家那般规矩森严,自己只怕是连媳妇的头发丝儿也别想见着一根的。

    陆原左右为难,私下里跟高骞唠叨几句,高骞叹口气道,“公子说如何便如何吧。”

    身为七尺男儿,谁没有点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特别是象他们这种跟随某位宗室的贴身侍卫,一旦主子成了九五至尊,那身边的人还不跟着鸡犬升天、飞黄腾达?

    当年光宗梃击案时公子出了手,跟太子交好,等光宗上位时,他满怀希望地以为这下子公子怎么也能弄个王爷当当,最次也是个郡王吧?

    结果光宗只当一月皇帝就殡天了啊。

    红丸案时公子又出了手,在太子即位时也出了力,高骞想着好事多磨,这回总跑不过一个王爷去了吧…

    嗨,人算不如天算啊,小皇帝才当了没几天就被赶到了东昌去,更不用说公子这个堂兄了。

    算了,反正公子这边人少事少,待遇不错,就凑和待着吧,别想那些虚的了。

    就算硬劝着公子去了东昌,陪着那位主儿,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陆原回来就当着仪贞的面,禀报说,通州那边船都被人抢定一空,此时就是拿着银子也没地方找船去。

    朱常泓瞧着陆原心里直夸,这位真有演戏的天分哈,瞧那眼神多么真诚啊,充满了找不到船的无奈和自责啊。

    他哪知道,那通州的船此时难搞倒的确是真的,京中政局一日三变,不过两三月,已经换了三四个皇帝了,谁知道会不会打起来,那些在外地有产业的自然要携家出去避一避风头,等大局稳了再回来不迟。

    仪贞信以为真,也就不再总说要去东昌府的事了,安生地在院中看看书,跟朱常泓聊聊天什么的。因这小院中也没个象样的厨子,吃食多是自外头酒楼里买了来,仪贞便有时也会下厨房做几顿饭。

    仪贞做了几回饭,有小泓哥的大力捧扬,还有高骞和陆原这两位食客的行动支持,每次都很给面子的一扫而光,让仪贞乱有面子有一把的,上辈子的厨艺终于有地方可以秀了。

    瞧着仪贞这架势倒是真心居家过日子了,把个朱常泓美得做梦都是弯着嘴角,还偷偷赏了陆原一个水头极好的古玉佩。

    这两只竟然就此在京中小院过起了小日子,高骞和陆原时不时地出去打听消息,郑有权这位伪皇帝也无甚作为,不过是封赏自己的党羽一番,再选个秀,纳个妃什么的,据说左秀贞又成了郑有权的妃嫔之一,还颇受宠爱。

    仪贞听了这消息,也不过冷笑而已。

    时光易过,这二人在小院中卿卿我我,俨然一对小夫妻,只是差那夫妻之礼而已,还好仪贞始终记得老爹教训,未敢与小泓哥越雷池一步。

    眼瞧得过了一个多月,终于有左老爹的消息传来。

    原来左维明到了山海关,连出奇计,将后金兵杀退,歼敌上万,那后金兵遭此惨败,怕是数年之间,都未必有再犯大明之力。

    那位倒霉催的周商,当时奉了郑国泰的“旨意”去招降左维明,没想到刚把来意说了,左维明就勃然大怒,令人将周商拿下斩首示众,道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周商刚当了文华殿大学士也没一月,这就掉了吃饭的家伙,真是后悔无门啊。

    而一十三省的大明官员也都大致跟左维明一般,虽是收到了所谓的郑氏诏书,却无一个肯从贼的,反是多方计划,准备入京平乱的。

    东昌王朱由校虽然不通政事,身边倒还有个可以出主意的大太监王安。

    王安见眼下时局如此,山海关又有大捷,便给朱由校出主意道,正可命左维明先到东昌府,再护着朱由校进京平乱。

    王安也是心中自有算盘,若是别的省先入京平了郑氏之乱,那即位的却不一定是哪个呢,说不定他们便要拥立哪位藩王为帝,到时东昌王可就惨了,东昌王失势,自己岂非也跟着倒霉?

    王安一心认定,只有左维明来平乱的话,才会真心维护大明正统。那朱由校是个没主意的,听了王安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便派了王安到山海关宣左维明领兵平乱。

    左维明正忧心时局,准备回京的时候,接到了王安传来的旨意,正合心意,统领大军向东昌而来。

    路过青州之时,在城外安营扎寨。

    想着左致德正在青州任太守,听说了自己大军来道,应该出城迎接才是,怎么却是一丝动静也无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