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章 孤独与烟火(29) (第7/8页)
悟,也许才会悟透。他相信只要用心修炼,就会达到一定的成就。 8年中,王一空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在道教中,嵩山不像武当山、三清山那么有名。但其境内中岳庙是道教圣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称。其建筑共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五岳中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岳庙的四岳殿台在五岳中独树一帜,渗透着“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另外,嵩山境内的崇福宫(前身太乙观),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距今有两千年历史,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北魏寇谦之、唐朝刘道合、宋朝董道绅,金代邱长春等均在崇福宫主持过道场。如今,在嵩山修道的人,不像终南山、王屋山那样,游客走在山中,不时的就会遇见一个道士。但这并不能否认,嵩山道教文化的渊源。之前,有摄影师把王一空修道的照片放到网上,有网友留言:“这样清苦的修行坚持多年,我佩服这位小道长,不管今后他能否成就自己的理想,或是最后依旧回归红尘,这段为执着而坚持的经历都是一生难忘的。” 平时,王一空更乐于做实事、帮助别人。下雪天,他主动清除路上的积雪。山路有塌方或损坏的地方,他主动去修。这一切,他很少跟人提起。去年5月份,暴雨如注,他正在山上赶路,遇到一驴友不慎落入十几米深的悬崖,腿骨折,9个人没一个敢下去救人。王一空徒手攀着岩石下到悬崖下,冒着也会摔下的危险,把人救了上来。 后来,那驴友已成他的朋友,会不时的给他送来生活物资。帮助的人多了,他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开始不再为吃的发愁。他可以一心修行。 那么读完这则故事,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每天一篇心灵咖啡,没错,在今天的这篇每天一篇心灵咖啡里,景山小爷要说的,就是关于选择的问题。大家读完开头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故事里讲的关于隐居的事情不可思议。是不是觉得,故事里的这个叫王一空的心理方面出了什么问题。然而,说实在的,这,就恰恰就是面对人生的一种选择。 说到隐居这个现象中来,从古至今,关于隐居,这种现象络绎不绝。对于景山小爷来说,爱好田园风光,胜过闹市风光,这并非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这只是决定一个人的爱好、兴趣的基因导致一个人必须要这样思考,或者必须要这样施行。就比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之中的卢梭,卢梭一生颠沛流离,他对农村的热爱远远胜过那巴黎市区风情,那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不言自明,是人的基因,决定了这部分人注定不能融入社会。 有一个现象非常耐人寻味,那就是越是文艺范的青年越对隐居这件事情情有独钟,譬如,他们特别钟情于劈柴、喂马,环游世界这个理念。他们爱好登山、徒步旅行,或者穷游。难道说这些个文艺青年代表一种颓废?然而事实明显是,这种现象表明了一种对于心灵的自然响应。 我们将眼光回看到魏晋风流中看看,那些个诸如竹林七贤的名士,那种放浪不羁的对于鄙视世俗的态度与对心灵自由的高度向往使后世多少人以此为榜样,尤其是后世中的那些个文人,更是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我们说是现实不得志的压力使得他们采取这种躲避凡俗,但景山小爷却说,是他们的基因,导致他们必定选择过那种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生活。 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自世俗的压力只是一种催化效应,它对本身基因内就具备怀抱隐居念想的人起到强化决心的作用,而基因本身就不具备追求清静无为得道成仙的生活的人,即使压力再巨大,也不会令他舍弃繁杂的社会生活。因此,重要的不是批评指责,重要的是分析其为何要做如此选择。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不喜欢融入世俗,他们厌弃世俗的勾心斗角,他们追求清净、无为。若是这样的人用清净、无为、反勾心斗角的道理劝诫那些不喜欢清净、无为生活的人来采取清净、无为的生活,他们必定会不听取。因为,决定了那些不喜欢清净、无为、心灵自由的生活的人,他们的基因里没有那种喜欢清净、无为、要求心灵自由生活的基因,这就是今天景山小爷要对大家说的,选择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小孩会叛逆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夫妻之间貌合神离的原因所在。 重要的,不在于是否有很多朋友,重要的是,朋友中是否有人能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并不是说具有完美的人际关系就是成功,关键点是,是否没有违背自己的基因特点。 或者我们说一个人强大到坚持自己的立场在流言蜚语中不见动摇,或者我们说一个人脆弱到经不起一点他人的嚼舌头,于是屈从自己,活在别人的看法里,以至于不管是否压力重重,甚至不管自己是否能力胜任。因此坚强的基因决定了坚强的选择,脆弱的基因决定了脆弱的选择。坚强的基因鄙视脆弱的选择,脆弱的基因,除非经常聆听景山小爷的心灵咖啡,否则这种脆弱的基因,永远也不可能作出坚强的选择。 2016.11.16 转眼之间,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有两年半多一点了,然而多希望时间能停留在过去,多希望继续沉浸在校园的时光里。每当想起大学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心就不能自已的感慨起来,每当那些经历重新浮现在眼前,总会有说不出来的,或是喜悦、或是傻笑、或是转眼之间泪流满面。 QQ空间嘛,已经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了,那时候总喜欢把当时的心情,记录在QQ空间里面。在现在的我看来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说的什么,有时候在看到某个记录在QQ空间里的心情的时候,就会感觉那时真还真是幼稚。然而,回忆里的这种幼稚,是多么的温暖。多希望如今继续幼稚下去,多希望如当年大学时光那样继续幼稚下去呵。 说到大学里的那些同学,我不得不说我已跟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如今我的微信,是的,还只剩下四个大学里认识的同学,其中有三个是我当时班级里的,还有一个是隔壁班的,然而我们从来都没说过两句话,至于qq,我则早已不用,所以,回想起大学,真是如同一场梦境啊,如同一场梦境啊。 是啊,大一的时候,我从盐城这里千里迢迢的坐着火车,来到西安的大学那里,我还是第一次坐火车,一坐就是那么远。然而令人无语的是,学校竟然坐落在咸阳,但出人意料的是,我竟然同时爱上了西安、咸阳这两座城。于是一场欢喜,历尽四年苦与乐。有时我在想,这四年大学生活它怎就转眼而逝,后来我将之与夜晚睡觉做梦相对比。我发现,假使我进入睡眠状态两小时,在这两小时里我在梦里度过了三四年,在这三四年里经历了无数可喜可贺的事情,后来两小时一过,我就突然醒了,然后一回想,原来自己刚在做梦。那么如此来看,人这一生,从小到大,从生到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