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新的时刻】 (第2/3页)
共渡难关,考验我们关系的时候到了。柳庄回到江陵对萧岿:过去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然功业不成,大祸很快临头。为什么? 因为魏晋挟天子保京都,名正言顺。尉迟迥虽然是老将,但年老昏聩,司马消难王谦的才能不过常人之下。周朝将相多归附杨氏。以臣料之,迥等必当覆灭,随公一定会夺了周国天下。不如保疆安民。以观其变。梁主听了柳庄的主意,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老老实实继续做他的梁主。 不久,尉迟迥失败的消息传到江陵。梁王萧岿非常庆幸,他有后怕地对柳庄:这次要是听了众人之言,社稷不保了。陈国大将陈纪萧摩诃等攻广陵,又被周吴州总管于顗击退,至此,江南方面终于老实了。 平定司马消难后,杨坚将司马皇后废为庶人,其子免官,但并未追究家人连坐。司马消难的妻子就是高欢的女儿高氏,当初司马消难在邺城的时候,对妻子非常敬重,等到他叛齐奔西,高氏带着儿女们随他入了关。但是,失去了娘家人的支持,高氏从此成了司马消难的弃妇,等到司马消难出为陨州总管,他把妻子和儿子留在长安,只带着妾和庶子赴任。 由于杨忠同司马消难是结义兄弟,所以杨坚一直对他以叔父相称,杨坚同司马消难一家有交往,高氏就找到杨坚处告状:荥阳公这个人性情多变,现在不顾妻子带着新宠远行,请丞相提防他有不轨之举。 杨坚派监军到韦孝宽军中的时候,郑译刘昉两人都当甩手掌柜的,杨坚从此对两人有了看法,恩礼待遇下降了,而高颎走了一趟山东,威望日增,恩宠日隆。 虽然山东的叛乱已平,但杨坚的心并未完全放下,益州的王谦还在闹腾,可是刘昉身着要职却不思政事,整日纵酒享乐,相府的事很多都给耽误了。 杨坚愤怒了,所以以高颎取代刘昉,对于郑译,两人是发同学,不忍心撤他的职,但是告诉大家有事不必向郑译禀告。蒙在鼓里的郑译坐在办公室干等,没有一个人来向他汇报工作,打听之下才知道老同学对自己很不满,心中惊惧,请求辞职,杨坚不许。解决掉尉迟迥司马消难后,益州的事提上日程。 作为反对杨坚的三大山头,王谦实际上是最不应该反的,尉迟迥德高望重又是宇文家的亲戚故旧,司马消难原与杨坚地位相当,只有王谦不过为益州总管,他实在没有力挺宇文家的理由。 事实上,王谦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尽管才能在众多官二代中并不明显,但他父亲王雄战死邙山后,朝廷特加恩宠,越级超授柱国大将军。 后来,又让他坐了益州总管,掌控十八州诸军事。周宣帝死后,王谦派人到长安探听动静,来人回报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杨坚之手,皇帝不过傀儡而已,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杨坚准备让五龙郡公梁睿取代王谦任益州总管,梁睿是西魏初期宇文泰的得力干将梁御的儿子。 王谦起兵后,益州总管府辖下的益州潼新始等十八州及邻近的嘉渝临渠等十州多从之,沙州氐帅杨永安聚众响应,一时声势浩大。杨坚任命的新任益州总管梁睿至汉川(今陕西汉中),知道王谦反了,只好留下将情况飞报长安。杨坚召集各位亲信大臣商议对策,高颎提议以于义为元帅征讨。于义是于谨之子。 刘昉反对,原来刘昉同于义不对付。宣帝在位的时候,于义曾经上书劝谏。郑译刘昉担心于义不利自己,也上表于义的坏话,周宣帝宠幸两人,看完两人的表奏后脸色大变,愤愤地对左右道:勿忸于义诽谤朝廷,可恼,可杀! 幸运的是,当时陪在宣帝左右的有他的老师颜之仪,颜之仪劝解了一番。宣帝这才放过了于义。杨坚也觉得论功劳论打仗的经验,于义比不过梁睿,况且梁睿是自己刚刚任命的益州总管,因此最终拍板以梁睿为元帅,于义为行军总管领左军。 张威以为通谷险要易守难攻,只有调虎离山方能建功,于是令人在营垒前连续骂阵,以此激怒李三王。李三王果然中计,率军开营门出战。张威早有准备,率军奋击,三王军溃败,这时候梁睿大军赶到立即参入战斗。擒杀敌军四千人,通谷拿下。 兵至龙门,龙门守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险为营。连绵三十余里,张威凿山开道。绕道西岭从后展开攻击,赵俨败走。蜀人惊恐,守卫剑阁的谦将敬豪守卫平林的梁岩投降。王谦命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率十万大军攻打利州,并围堰水攻,利州总管豆卢勣,带守军两千日夜防守,前后坚守四十多天,一直等到梁睿大军到来。达奚惎闻梁睿将至,便分兵据守开远,开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梁睿派上开府拓拔宗取剑阁,大将军宇文夐攻巴西,大将军赵达带水军入嘉陵江,又以张威王伦贺若震于义韩相贵阿那惠等分道攻打达奚惎,以达奚长儒攻打利州蛮人武装杨永安。梁睿自剑阁入川直逼成都,达奚惎乙弗虔见大势已去,便秘密联络梁睿,愿意戴罪立功,临阵倒戈。 可惜,王谦对此毫无察觉,对两人仍然信任有加,在决定亲自率军出城迎战的时候不但把达奚惎乙弗虔留下守城,还以达奚惎乙弗虔的儿子们充当自己左右军的统领。王谦将精兵五万列阵城下,梁睿开始冲阵,没多大会王谦即大败,诸军叛变,王谦想入城据守,哪知达奚惎乙弗虔已经关闭城门,不让进了。 近年关,周帝再次发布任命书,以杨坚为相国,总理国政,去掉了都督中外大冢宰的封号,进爵位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随王上朝赞名不拜,加九锡之礼。杨坚接受了随王封号,但是只接受了安陆等十个郡的采邑。二十郡算什么,他要的更大。 新时代的到来公元581年,大周改元大定,与此同时,相国杨坚的威望和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长安城弥漫着nongnong的要变天的味道。大周皇帝诏命,以隋王杨坚任相国总百揆加九錫,隋王开府置百官,独孤氏为王后,世子杨勇为王太子,杨坚离至尊的位子越来越近。能掐会算的开府庾季才嗅觉敏感,他第一个站出来劝杨坚上应天命,早行禅代之事,人们都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