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生意 (第2/2页)
固然能让她们收益些许风光,但风光之后呢?” “宅府之斗,后院之争,子嗣夺嫡,一着不慎,就会连命都搭上!” “而嫁给商贾,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些花费重金,将她们娶进门的商贾,为了能让家族脱离商籍,定会对她们这些‘来之不易’的妻妾,百般疼惜,力求令她们多育子嗣,为家族多备‘希望’。” “纵是将来,她们年老色衰,夫君移旁人,只要,她们家族不倒,或子嗣尚存,那家里,就总会有她们一席之地。” 说罢,沈鸿雪稍稍犹豫了下,最终,决定保持缄默。 他不知道,柳轻心还记得多少以前的事。 也不知道,她对翎钧,这个令诸多燕京贵族恨参半的“煞星”,到底有多少了解。 但他知道,翎钧跟他提“人口生意”,实际上,是在跟他,跟沈家,表明一种态度,他,对柳轻心的态度。 没有人可以取代她。 连与她相争,令她委屈,都不行。 而他,作为沈家人,理应,或者说,必须,给翎钧一个,衬得上他诚意的回答。 “若这些女人,都是如你说的这般,逆来顺受,苟且度之徒,被卖给谁,好像,还真就没什么太大区别。” 在柳轻心的概念里,女人,最应该具有的,就是自之心。 趟无自之心,自尊之气,别人,又有何能,对其施救? 这就好像是患病之人。 若这患病之人,自己都没了求生意志,一心盼死…… “罢了。” “你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罢!” 想明白翎钧和沈鸿雪的话之后,柳轻心自嘲的笑了笑,仰起头,看向了颇有些灰暗的天空。 这里是古代。 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大都被三从四德束缚,甘愿,甚至以成为对家族有用的人为荣。 她这样的“疯婆子”,怕是翻遍一座城,也寻不出几个的。 “我只盼,你们在做这生意的时候,别伤天害理。” “若有女子,有心意所向之人,那得其倾慕的人,亦愿与之相守……” “莫为三寸之利,毁人姻缘。” 人,总得为自己的喜欢,付出一些东西。 若一人,连对抗自己命运的勇气都没有,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当真喜欢? 极无惧。 恨极无畏。 喜极无怨。 怒极无智。 这是她自恩师手中接下,象征传承的玉牌时,恩师给予她的教诲。 …… 吃过饺子之后,白发老者就客气的跟李素告辞。 为“地主”的李素,亲自帮他挑选了马匹,并将他送出了江南大营。 临行,他回头看向了李素。 见李素着实没有要挽留自己,或跟自己问询什么的意思,才长叹一声,扬尘而去。 见李素矗立原地,一副错事机会的遗憾模样,一直跟在他边的李七,笑着摇了摇头。 急功易失,近利易损。 他家少爷,自幼便是个急子。 为此,不知吃过多少亏。 虽他每每后悔,发誓赌咒,后绝不再犯,可事到临头,他却总难自抑。 不过,他今听从了自己的劝阻,没有画蛇添足的,去与那白发老头儿近乎,倒是让他颇感意外和惊喜。 “咱们该回去,处理军务了,少爷。” 李七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跟李素禀告了一句。 李素只是个小小校尉,虽暂时的,被翎钧授权看管江南大营主事,但地位在他之上,又早就被分派了主管事宜的将官们,却都还官在其职。 换句话说,真正轮得到李素处理的军务,并没比之前时候,多出太多。 跟在李素边的李七,当然知道这个况。 所以,他跟李素提醒,该回去处理的“军务”,显然,是指的他们刚刚得手的那本,记录了诸多人把柄的暗帐。 “知道了。” 李素答应了一声,回头,看向了站在他背后的李七。 他还是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与李铭的亲信结交的好机会。 在他想来,若那白发老者,只是为了考验他,临走,便没必要,再回头看他,更没必要,以一声长叹,代替与他辞别。 虽然,李铭有很多亲信,这白发老人,只是他众多亲信中的一个,不知何时,都可能死于非命。 但李素认为,人脉,总需要一个,积月累的过程,能结交讨好一个,就总比,一个替他跟李铭说好话的人都没有,要强得多。 “我还是觉得,该寻个机会,跟这位先生,好好儿的喝杯茶。” “你帮我打听一下,这位先生怎么称呼,可好?” 跟李七,李素永远只会用商量的口气。 他知道,李七,比他聪明的多,敏锐的多,冷静的多。 如果,李七对一件事,连续拒绝两次,那就意味着,这件事,绝不是他能觊觎。 当然,通常况下,李素,不会做第二次的尝试。 “老爷最不喜的,就是家中晚辈,与他的亲信保持亲密。” “少爷可是忘了,旌德少爷,是怎么死的?” 李七永远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在说服李素的同时,最大化的,帮他保留面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比李廿七更晚成为李素下人的他,才步步为营,先是成了李素的书童,之后,又得了“自由”之,成了李素的“军师”。 李旌德,李素平妻王氏所生的次子,在德平伯府,排名第五的嫡少爷。 十年前,为帮他母亲王氏出气,试图以黄金千两,收买李铭的一个亲信,劝说其毒杀李素。 结果,那亲信非但没受其贿赂,反将黄金递呈到了李铭面前,详述了李旌德试图收买他的前后事宜,李旌德也因此,被李铭下令,于庭院正中,乱棍打死。 彼时,李素已到达东北大营,无缘目睹,李旌德被杀惨状。 但恰巧前往德平伯府,为李素取衣和单鞋的李廿七,却将彼时之景,详细的讲给了李素和李七听。 皮开绽。 血溅三尺。 收尸时,除了头骨,已无一处骨头,不是碎的。 据说,李铭没让李旌德白死,他用这具破烂不堪的尸体,诬陷了一个,与他有隙的武将,那武将,被隆庆皇帝治罪,施以“檀香之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