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文豪_第十七章 流传千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流传千古 (第2/2页)

 李慕雪擦了擦嘴角的血,笑嘿嘿的拿起了白政作诗的宣纸,为了向众人显示白政的诗是多么垃圾,他大声的读了起来:

      “题目,《题昨夜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全光城。

      ”

      越读李慕雪越心惊,越读越感觉此诗的非凡,而额头上的汗珠也涔涔的滴落了下来,颤抖的双手不停的擦着汗珠,读到最后,他像是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不可能,他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文才。李慕雪面色苍白,双目无神,就这样手拿着白政的诗作跌坐在地面上,嘴中喃喃自语着“不可能”三个字,一遍接着一遍。

      “好诗,好诗!”突然,人群之中传来了一声赞叹,人们转身望去,发现一个留着胡子、举手投足皆含威严的老人正捋着胡子不停点头品赏着白政的诗作。

      如果张淑清在这里,一定会惊讶的长大了小嘴,因为这个颇为严肃的老人就是她被贬为御史的爹爹,张迁。张老爷子见自己的闺女偷偷溜出去未曾回去,便顺着街市找了过来,没想到正好被这个地方人山人海的壮景给吸引了过来,而且恰巧听到了白政的诗作。一时难以自持,喊起好来。

      只不过他的女儿此时却不在这,而是跟着白政一同去了医馆,救治那个被李慕雪踢伤的小姐去了。要不然张淑清一定会告诉他,白政不仅仅有作诗的才能,更有对联上的大才。

      王玉却是一个机灵鬼,看见有人夸奖白政的诗,便一施礼,抱拳问道:“老人家有礼了,既然您说这首诗好,就麻烦您给点评一下。”

      王玉知道石夫子根本不能相信,他自己又不能点评,说出白政的诗哪里好来,所以便直接越过石夫子,直接问起这老者来。但是也别以为王大少是随口一问,这么多的人喊好,为什么王大少不问别人偏偏问这个老者呢。

      不要忘了王大少的身份——商人之子,作为一个大商的儿子,如果没有一点察言观色、洞察秋毫的本领,还怎么泡妞呢,呃,说错了,是怎么接手家族企业。所以凭着王大少这么多年的经验,直接向张迁问了起来。

      石夫子一听王玉竟然直接越过自己这个裁判向一个老者发问,本能的脸色一沉,正要开口,谁知那个老者竟然毫不推辞的点评了起来。

      只见老者捋了捋胡子,露出一丝笑来,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便献丑点评几句吧,这首诗是老朽迄今为止听到的写春雨最好的诗作,没有之一。”一开口,老者便给了白政抄来的这首诗很高的评价,可以说是推崇至极,也难怪刚刚一时难以自持,当众喊起好来。

      王大少一听老者的点评便知道是找对人了,瞪着一双牛眼,翘着嘴唇,朝着围观的众人点了点头,似乎是在说自己的眼光多么好似的。特别是对着石夫子,王大少更是挑衅的扬了扬脸。

      老者将王大少的表情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微不可察的笑了笑,便接着说道:“本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光城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可流传千古!”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众人听着老者的点评,也不自觉地点起头来。就连石夫子也跟着老者的分析思索起来。确实,老者分析的很到位,且用词考究,切中要点,字字珠玑。不过众人对于点评的内容并没有几下多少,反而对于老者点评的最后一句记在了心中。

      好家伙,这个白公子了不得啊!竟然作了一首可以流传千古的诗作!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