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8章 收复襄阳 (第2/2页)
上什么忙?” “不,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收到你的来信,立即赶往父亲那里,结果终究去迟了一步,这都是天意。” 周瑜仍然没有回头,而孙策说完第一句话后,便也转过身去,不在看着周瑜的背影,两个人就这样背对对方,然后交谈。 “死者已矣,你也要节哀,毕竟你现在肩上的担子很重。袁术此次设计害伯父,恐怕与传国玉玺不无关系,既然现在他并没有拿到玉玺,对他来说,你就仍旧有危险。” “你也知道玉玺的事?”孙策显然有些意外,他知道父亲有传国玉玺的事并不严密,但是没想到周瑜都得到了消息。 “嗯,意外中听到的。” 孙策声音一顿,不知道该怎么接口。 “你的意思是我应该把玉玺送给我的杀父仇人袁术?” “不,现在还不是时候。伯符,袁术此人心比天高,志大才疏,你现在需要隐忍蛰伏,先保护好家人,然后再择机而起。只要你有玉玺在手,到时候换你一个自由身应该是不难的。” “公瑾,我有一种预感,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敌人。”孙策的声音没有前面的那么冷冰冰,反而有了一丝情绪的波动。要知道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对自己的相知兄弟说这种话。 周瑜也是心中微微一颤,终究还是会成为敌人吗?对啊,他们注定不会并肩作战,因为他们都是有着枭雄之姿的男人,不可能屈居于人下的。 就像自己,虽然隶属于王睿,但谁都知道,周瑜的势力是独立于王睿之外的,而王睿对这种状态并没有干预,而是听之任之。因为王睿无子,作为女婿的周瑜将来一定会继承王睿的政治遗产,所以这里面便有一个天然的优势。 孙策同样是这样,孙策的性格、出身、志向,决定了他将来一定会走一条独立的道路。他也不可能去真正的投靠任何人。他们俩是兄弟,对对方的脾性一清二楚,所以周瑜从一开始就并未劝说孙策依附王睿的话来。 朋友易得,知己难求。 “如果真有那么一刻,我还是那句话,终生不复侵。”周瑜说话是留了后手的,孙策同样的意思,只要对放在,战场之上,不会对敌。可如果另一个人不在了呢?那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公瑾,就目前而言,你比我做的好,但是你放心,很快我就会追上来的,所以你可千万别放松警惕。” 周瑜抬手摇了摇,“放心吧,我会等你!”说罢,便头也没回,开始往林外走,走了两步,周瑜的声音传来:“孙伯伯的遗体在东北方一百五十步。”然后便不见了踪影。 斯人已远,只留下刚才的回音空谷传响。 孙策紧握的拳头舒展开来,整个人都仿佛放松下来,终于找回父亲的遗体了,他叹息一声,一下子感觉身上的重压都卸了下去一般。 程普、黄盖跑过来,连叫了几声孙策都没有回声,还是程普摇了摇他的肩膀,才将他唤醒过来。 “少主公,情况怎么样,周瑜说了什么?” 孙策整个人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指了指东北方向,道:“快去迎我父亲。” 孙坚的遗体最终圆满回来,周瑜什么都没说,但是孙策感受到了,周瑜身穿戎甲来见他的时候,和他一样,头上绑着白色的孝带。 这种情谊确实让孙策感动。 有一种感情叫兄弟。 孙策在军营中举行了浓重的祭奠仪式,然后便声也没吭,拔营而去,去鲁阳面见袁术。然后准备扶灵归葬曲阿。 袁术也不好意思在提传国玉玺的事,况且有玉玺在,他还得好好的对待孙策,于是便以孙贲为豫州刺史,在鲁阳统领部众,而孙策扶着孙坚的灵柩前往曲阿。 孙策与周瑜的会面并没有人知道,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孙策一离开,纪灵便和周瑜直面相对,只是双方都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思。便在襄阳城相持,不过这种持久战对倚城而守的周瑜来说占尽了便宜。 双方相持半月,未交一战,纪灵撤军回了鲁阳。 一场战争就这样诡异的结束了。 不过周瑜可没有安守城中等着,而是在纪灵退军以后,立即派军北上,收服樊城、邓城等地,将战线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周瑜可是一点亏都不会吃的。 然后周瑜便在襄阳营建城防,等待王睿的消息。 周瑜在北线胜利,王睿在南线也取得了大的战果,王睿亲率军队在华容大败贝羽,贝羽退回长沙。而另一路文聘、庞季率军平定武陵,武陵太守曹寅只身逃入长沙郡,投靠苏代。 荆州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